第(3/3)页 在问出这话后,他双目灼灼,满是期待。 这个问题过于新颖,也过于沉重,朱标短时间内是真的想不出来,甚至于他觉得,自己长时间去想,也一样想不出来太好的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是二妹夫给提出来的。 或许二妹夫会有一定的解决办法。 毕竟自己家二妹夫,从来都不是那种,管杀不管埋的人。 一般只要是他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若是这个问题,连二妹夫都没有解决的办法。 朱标觉得,就算是再询问别人,也没有什么用。 二妹夫解不了,其余人也解不了。 因为在此之前,自己所接触的那么多人,都属于大明的顶级人物。 都是自己大明的佼佼者。 可他们连这个核心的问题都看不出来,就更不要说让他们想出办法了。 梅殷闻言道:“这个问题,其实解决起来也比较简单。” 啥玩意? 听到梅殷这话,朱标的眼睛都不由有些瞪大了。 什么情况? 这叫简单? 这问题……真简单吗? 这明明是个,难以解决的天大难题好吧! 怎么到了二妹夫这里,就变成简单了? 吃惊的同时,也特别的惊喜。 他就知道,自己二妹夫,肯定会有办法! 梅殷道:“大哥,这件事儿真说起来的话。 确实不算太困难。 既然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人多地少。 那么我们想办法,让大明的土地一直增加不就成了? 只要大明的土地一直增加,就能够避免出现,人多地少的矛盾。 是不是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个问题?” 听到梅殷的话后,太子朱标微愣了一下。 一时之间,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说自己的感受, 这……自己二妹夫的回答,还真的出人意料,过于彪悍。 可在仔细想想,好像……还挺有道理的样子。 土地不够那就增加土地。 就跟前去刺杀人,担心弄出来的动静太大,会被别人听到, 就把所有人都给杀了,这样就不会被人听到动静了,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感到震动的同时,还觉得满是错愕。 朱标再仔细想想,却觉得自己二妹夫的这个办法,还真的是有种大道至简的感觉。 直指问题之核心。 虽然简单,甚至于初听之时,让人觉得有些荒谬。 却很有道理。 “所以说……还是要进行藩王外封。 努力开拓海外土地。 把外面越来越多的地方,变成我大明的国土?” 朱标震惊之余,咽口唾沫,望着梅殷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梅殷闻言用力点头。 “对,大哥!就是这么个意思! 当然,其实对于这事儿,还有另外的一个解法。 事情的核心,除了可以从土地上进行理解外,还可以从财富上面来理解。 土地是如今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财富。 而且也是具有普遍性的财富。 所以我之前才会用土地来说。 并将土地归结为这个世界的根本。 其实除了这些外,还可以上升到最更深的一些本质上。 其实就是财富的分配问题。 百姓们都需要土地。 他们为什么需要土地? 因为需要通过土地来种植粮食,喂养牲口。 从而获得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钱粮。 若是我大明,能够通过一些办法,让很多的百姓能不通过土地,便能够谋生,不说活的有多好,至少能够活得下去。 能让人有口饭吃。 那其实也一样,能够大大的延长王朝的寿命。 就比如江南的苏州,松江等地方。 那些百姓们所占有的土地,和其他地方的百姓们比起来,要少上很多。 可为什么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的百姓们,整体上而言,日子却过的要比其余地方的百姓更为得富足? 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那些地方手工业发达,做生意的多。 很多百姓们,可以脱离土地去生活。 选择到工厂里去做工,或者是做上一些相关的事情,挣取工钱。 获得比在土地上经营,更多的钱财。 都是为了生存,土里刨食,经营土地也是为了一日三餐。 给别人做工也同样是如此。 甚至于一年下来,获得的收获要比操持土地获得的更多。 那这是不是也可以说,经商,做工这些,也都算是一亩亩的良田? 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延长大明的国祚,除了要向外不断的向外进行扩张,寻求越多越来越多、新的土地之外。 还可以对内进行发展。 多多的开发出,这种无形的、另类的土地。 只要能够让越来越多的百姓,都能够找到养家糊口的途径。 别管是经商也好,给别人做工也罢。 或者是在田间忙碌也行。 只要能让他们有口饭吃,那就不会出现太大的乱子。 就算是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造反。 那这造反,也绝对不会太过于严重。 绝大部分的百姓们,只要能活得下去,都不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干这些掉脑袋的事儿。 宁做盛世犬,勿做乱世人嘛!” 工商,也可以看作是一块块,不一样的田,而且还是生产粮食的良田? 能够让很多的人,通过耕耘这些田,获得温饱,能够生存下去?! 梅殷所说出来的话,又一次令的太子朱标,心神为之巨震! 一时间,似乎觉得有着雷霆在脑海当中,突然炸裂! 梅殷这个二妹夫,所说的话,又一次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听到的第一时间里,朱标下意识的觉得,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话,当真是有些过于牵强。 也过于离经叛道! 和平日里众人的认知,有着天大的区别! 但是,再仔细了去想的话,却发现,好像二妹夫所说的,还真的是有着很多的道理。 既然对外扩张,获得土地的最终作用,就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够通过土地,种粮食,种草料,喂养牲畜,获得钱粮养活自己以及家人。 那么,那些通过商业,以及到作坊之中去做工,走街串巷叫卖东西的商人等人。 那也是在通过自己的劳作,获得钱粮养活自己及家人。 那在这上面,其实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为什么就不能够将之,也给当成“特殊”的土地呢? 苏州,松江等地方,确实如同自家二妹夫所说的那样。 整体上都要比别的地方富裕。 还有,景德镇那边也一样是有着众多的人做工。 那些人,普遍生活的,要比在土里刨食,依靠种地的人好上太多。 既然今后会因为人不断的增多,以及土地兼并,导致每个人拥有的真正土地会变少。 甚至于是很多人都没有地。 那多发展商业,以及那些制作东西的作坊等,是不是也能够,给那些没有土地的人,一块不错的特殊的田地。 供他们去工作赚钱,养家糊口。 朱标长时间被宋濂等人,传输了诸多的儒家思想。 对于工商业的认知,一直都是带着这个时代的特色。 商人地位,就是底下。 士农工商嘛! 而且从老早的时候,国家大体上的主要思路,便是重农抑商。 认为农业稳定。 而商人大多奸诈。 人口流通过大,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他本能的就觉得,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样的一番话,是有些不太对的,属于歪理邪说。 可是……可是仔细的进行这样的一番思索之后,却怎么越想,越觉得事情,还真的就像是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那样。 除了可以向外发展,谋求土地之外,也同样可以通过发展商业等。 让那些没有真正土地的人,去工作,给予他们不一样的土地…… 长期所受的儒家的固有观念,和梅殷所说的这些,形成了一个激烈的碰撞。 让朱标一时之间不知道到底该怎么选择。 梅殷留意着自己家大舅哥的反应。 看出了朱标的动摇,犹豫挣扎和了满心的纠结。 当下便知道,自己想要的火候,基本上已经到了。 但是却因为传统的思想,过于顽固。 难以短时间内破除,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太困难。 所以大舅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不过对此,梅殷并不意外。 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他知道,这个时候最为关键! 他需要来个一锤定音! 把这事给定下! 当下便望着朱标,又一次开了口……(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