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很早就被诸多有名的人教导? 也特别的肯下功夫去学习。 朱标能够被朱元璋如此的疼爱,可不仅仅只是他是长子这么简单。 朱标本身也是个很优秀的人,也在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原因。 可是现在,朱标却惊悚了,也迷茫了。 被梅殷这个二妹夫,所说出来的这些事情,给弄的满心不解。 梅殷道:“大哥,在我看来,这些事儿,其实都可以归结到土地的位问题上去。 经过了王朝末年,一系列的天灾人祸,战场杀伐,将会有许多的人死于战争。 在瘟疫,灾荒等等的事情里,人口将会出现一个极大的锐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等到新的王朝建立,百姓们经历了乱世,人口特别少。 相对而言,土地特别的多。 人地矛盾倒是一点都不冲突。 处于人少地多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只要开国君主不胡乱搞,稍微给上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 那么百姓们的日子,都会过得不错。 整个国家,也都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生活环境安定,百姓的日子又能过得去的情况下,人口就会得到一个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国家会逐渐的达到一个盛世。 而与此同时,土地还是那么点,数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但是人口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增长。 人地之间,会逐渐达到一个饱和的状态。 达到饱和之后,在今后人口还会不断的增多。 但土地还是那么些。 折合到每一个人身上的土地,就会变得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之下,便会有很多的人吃不饱饭。 人这一辈子,许多人所为的,无非就是追求个温饱,有个地方住,仅此而已。 若是这些也满足不了的话,那肯定会容易闹出不少的乱子来。 尤其是连人都饿的活不下去的时候,更是如此。 当然,土地问题变得严峻,除了人口增加之外,还会有其余诸多的原因,会造成人地矛盾不断增大。 比如说达官贵人,豪强地主,在通过各种手段,疯狂的进行土地兼并。 把众多的土地,都弄到他们名下。 令的许多百姓,都是没有土地。 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而然的会导致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的突出,更加的尖锐。 这个过程,将会被大大的缩短…… 比如北宋,官府就不抑制土地兼并。 甚至于还鼓励达官贵人进行土地兼并。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富贵来换取武将手中的兵权,避免五代十国的乱世。 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后果,那就是天生不足的宋朝,土地兼并问题异常的严峻。 所以北宋才不过是一百多年的时间,就已经是丢掉了半壁江山。 仓皇南逃了。 后面的南宋,也一直过得憋屈屈…… 当人口越来越多,而有限的土地却又大量集中在少数的人手里面,令的无数人都吃不饱饭。 很多人会被饿死,活不下去。 便会有人揭竿而起。 站起来反对朝廷。 当反对的人越来越多,纵然是朝廷,也终有一天要遭不住。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杀伐之后,会有很多的秩序都会被打破,推倒重来。 很多达官贵人也死在战乱里。 重新洗牌。 人在战争乱世里死掉的过多。 人地矛盾,又一次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缓和。 然后,历史便出现了一个新的轮回。 再一次按照以前的规律,运行。 统治者有能力的,建立的王朝,能够再经历一次这个大轮回。 若是统治者不靠谱,用不了太长时间,便会提前经历这样的一个轮回…… 这个事儿的核心,没有那样多的弯弯绕。 说白了,其实就是土地不够用了,人太多,供养不了那么多人。 导致活不下去的人越来越多。 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梅殷在这里,尽可能的通过自己的方式,把王朝的历史规律,给朱标这个大舅哥给讲明白。 这关系着藩王外封这件事情。 要不给他讲明白,自己想要推动大明对外走出这非常关键性的一步,可没那么容易。 不论是太子朱标,还是朱元璋,都不是那么好说服的人。 竟是如此? 竟是如此?! 关于王朝兴衰的原因,太子朱标听说过无数的原因。 比如常见的奸臣误国,外戚专权,后宫干政,皇帝失德等等。 各种事情,听起来都有道理。 也确确实实,是有这样的原因。 相似的事情,在此之前都发生过。 但是,朱标却从未听过,土地矛盾这么一个新奇的缘由。 关键是,在听了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话后,他并不觉得自己家二妹夫是危言耸听,在胡扯。 反而觉得自己二妹夫,说的非常的有道理。 王朝的兴衰,究其根本原因,还真的可以用土地这两个字来进行概括。 心中震动的同时,朱标也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这个事情,着实是有些过于惊人。 是他在此之前从未考虑过,也没有听人说过的。 但细细想了想,却发现土地的问题,好像才真的是最核心的。 外戚专权,后宫干政,权臣误国,奸臣当道,天灾人祸等等诸多方面。 也都是表面的原因, 其根本原因说起来,还是人多地少,土地兼并,很多人活不下去。 仅此而已! 当国内强盛,朝廷有为,土地兼并不严重,百姓们手中有余粮,日子过得不差时,就算是真的出现了一些灾难。 国家也一样有能力去抵御这些风险。 不会因为天灾,而引发特别大的人祸! 天灾发生在这样的时期,虽然会让人比较难受,但一样能够熬过去。 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时候,朝廷和众多百姓,都没有什么钱财之时。 那本来不算多严重的事儿,都会变成过不去的坎儿! 引发无数人间惨剧…… 想着这些,朱标只觉得心神都在猛烈的震动。 只觉得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话,振聋发聩! 今日收获竟是远超自己此番前来的想象! 原本自己过来找二妹夫,只是想要询问一个,能够妥善处理藩王的办法。 可结果来到二妹夫这里,开口询问之后,却得到了一个远超自己所想的答案。 二妹夫给的更多。 不仅仅给自己说了藩王外封这样一个解决事情的办法。 在谈论的过程里,还说出了这样的一个解释。 让自己明白了王朝兴衰的根本原由! 收获当真巨大! 带着这样的震动,朱标不由自主的,就把这些事儿,给带入到了自己大明的身上去, 越想越觉得,心神震动的厉害。 甚至于都有些惊惧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标发觉,按照二妹夫所言,自己大明也根本跳不出这个圈! 哪怕自己大明,君主贤明有为,并且再后来,还通过种种办法,来尽可能的抑制土地兼并。 尽可能的去延长土地兼并的过程。 但是最终,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土地肯定还会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 导致百姓越来越多,但是真正属于百姓的土地,却越来越少…… 朱标不是一个天真的人。 他知道,对于土地,无数人有些特别强的执念。 有着超出想象的热情。 许许多多的人,有权有势之后,就会想方设法的去购买土地。 仿佛不购置土地,钱财就无处安放一样。 自己大明,哪怕是从父皇这里,就定下国策,抑制土地兼并。 那也只能是减缓这么一个过程,无法避免这件事情发生。 自己大明只怕最多,也只是能够和汉唐这些一样。 存在两百多年。 只怕也突破不了三百年这个怪圈。 就算是能突破,那也突破不了多少年…… 这让朱标一时之间,心情有些沉重。 一点儿都不好受。 毕竟他是大明的开国太子,大明才建立八年。 不论是自己父皇还是自己,都有想着,让大明变得生机勃勃,传承下去。 结果现在,却突然之间发现,就算是自己等人再怎么努力,大明也避免不了走向灭亡,和之前的那些朝代,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 用不了多久,最多不过两百多年就已经没了。 心情要是能好,才是怪事儿。 他努力的去思索着,想要找到一些解决办法。 把这个事儿,给尽可能的避免了。 但是无论怎么想,却也想不出来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个问题,真要是能够如此好解决。 那也不可能,从一开始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 都没有哪个朝代,能够突破出去。 “二妹夫,这事儿……你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朱标沉默了一阵儿之后,望着梅殷出声询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