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3章 黑色幽默-《神级渔夫》


    第(2/3)页

    当年因为冷战,八十年代的华夏和西方有过一段‘蜜月期’,在那个时候,为了冷战西方也是颇下血本,什么‘黑鹰’、‘MK46’、‘潜艇声呐’、‘炮阵雷达’等等当时最先进的尖端设备都卖给了华夏,那时候华夏刚搞改革开放,民用工业体系逐渐和西方国家接轨,军工体系按理说也该如此。

    但是当年华夏的主要科技力量都放在了尽快提高民用工业的发展上。采用的方式就是引进和仿制,引进国外生产线变成合资,什么‘海尔’之类的大品牌当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是一种立竿见影的速成方式。但是也造成了科研力量的落后,只能跟在西方的成果后面跑。

    现在看着事情当年华夏并没有做错,毕竟那时候国家一穷二白,都说现在华夏有钱了,可是其实在95年之前,单论经济华夏在北国面前都能算是个‘弟弟’!所以当时靠着民用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并没有错。

    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抓住这‘蜜月期’的时候提高军工产品,那时候华夏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军品电子元件工业,反正比自己好一百倍的都能直接买到,还比养活几千人的工厂便宜那么多,何苦自己生产制造的呢?

    但是很快时间之内,华夏就尝到了苦果,一个是当年发生在华夏的类似于今天的‘阿拉伯之春’的‘捌玖’,另外一个是前苏联解体!对华夏的军工工业体系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到了今天华夏的火箭如果没有进口电子元器件都无法上天。。。。。。

    后来华夏发展倒是发展快了,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浮躁’,话说到了今天其实还这样,老百姓幻想着彩票乍富,小姑娘想着一脱成名。

    而那时华夏的科研也是如此:只搞大项目,不愿意搞配套,国内那么多科研机构,如果有了大项目就一拥而上,基础研究无人问津。

    这也跟华夏的体制有一定关系。毕竟有了大项目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就有了经费,而不易见成果的项目无人问津。而拨款权利又集中在极少数的几个单位里。于是那时候又出现了了一个‘怪相’:天天泡在帝都请客吃饭的项目负责人挥霍无度,在基层默默无闻埋头工作的科研工作人员根本没机会申请到资金。

    特别是那个时期的官员压根就不懂什么科研,而是把科研成果当做自己升值的本钱,于是那些需要长时间研究积累拨款大周期长风险高的项目就选择性无视了。于是那些拨点钱就能从国外引进来的东西修改一下就诞生的‘成果’大受欢迎。比如说当年最著名的‘汉芯’就是如此。

    华夏人其实是有人高瞻远瞩的,早在十多年前,华夏人就发现了国内没有芯片的窘境,只不过有的人是搞开发研究国产芯片,有人则看到了这里的商机!

    魔都交大原来有个教授叫做陈进,这绝对学霸一名,同济大学本科毕业,星条国奥斯汀分校计算机工程博士。回国后加入了魔都交大。

    在二十年前华夏芯片产业十分落后又没有专业人才,再加上技术封锁,所以举国大力扶持集成电路工业,于是这陈进就以青年学者的身份,被任命为‘汉芯’的总设计师。

    而这陈进也没‘辜负’领导的信任,十六个月就搞出来了震惊世界的‘汉芯一号’!

    这个‘汉芯一号’牛到什么地步?0.18微米的工艺!只有一半指甲大小的空间里集成了二百五十万个零件!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运算能力两亿次!在当年这可是世界上最顶级的CPU了,和英特尔一个水准,完全是世界顶级水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