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借刀杀人-《大昏君》


    第(2/3)页

    《汉书·西域传》记载:“出阳关(今甘肃玉门西南),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西与且末(今新疆且末县)接”,“西北至鄯善(今新疆鄯善县)。《十三州志》云:“婼羌国带南山(今新疆昆仑山),西有葱岭(今新疆帕米尔高原),或虏或羌,户口甚多。”

    顾领刚《史林杂识·天山南路之羌》中指出:婼羌在古代分布于青海西北部及新疆南部昆仑山北面,最西直到(今印度)克什米尔北部。

    西域学专家苏北海先生亦认为:“西汉时代,婼羌部落就广泛地分布于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南北地区。”并将他们归入氐羌。

    婼羌国来源于若人、羌人,与春秋时入居中原的陆浑戎、阴戎、小戎等同族同允姓。

    允姓人与华夏族关系密切。《左传》昭公元年云:“昔金天氏有裔子曰味,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验。”

    《元和姓纂》里说:允姓,“允格之后。允格,金天氏之裔。”金天氏指的是东夷氏族部落长少昊,约与黄帝同代,率众与黄帝、炎帝裔族结合,共同组成了华夏族。

    《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后的杜预注:“四岳之后皆姜姓,又别为允姓。”

    四岳系姜姓炎帝后裔,帝誉高辛及尧帝时为大部落酋长,均为华夏族。

    允姓的一支居于若水而名若。《山海经》云:“南海之内,黑水之间,有木名若木,若水出焉。”《史记·五帝本纪》里有记载:黄帝第二个儿子“昌意,降居若水。”

    《索隐》中又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若水又称黑水,也即是今天的四川岷江。另一说在今山东。

    允姓在文献中被分别记载为炎帝、黄帝、少昊之后三说,是西、东方部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反映。

    若字左边加女为“婼”,应该与当时母系氏族尊重妇女的习俗有关。何光岳的《炎黄源流史》一书里说得比较详细:“可见婼部族是由华夏与羌族混合而来的。

    这个婼部族于东周初年大概也受到秦国的压迫,其中有一支便沿着河西走廊向西北迁移”并将他们归入氐羌,约于战国时代徙入阳关以西及南部山区。

    婼人在迁徙过程中与羌人的一部分相结合,称婼羌。《汉书·赵充国传》则省略为“婼”。

    其部落后融合了许多羌氏族,习俗也羌化了,所以《说文解字》里有解释:“羌,西婼羌,西戎牧羊人也。”

    实际上至战国末形成的婼羌国是华夏与羌融合后的民族。婼羌部族在未立国以前的迁经、留居地或立国后其族民与它国交错的分布区域。

    婼羌国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只有50户(1750人),军队500人,不种田,随畜逐水草,依赖鄯善、且末两国的谷物生活。出产铁,会铸造刀、剑、甲、矛、弓等兵器。

    显然是人口不多的小国。

    再者,依据该传的记载,姑羌行国的地域已不在昆仑山区,而是移到了今新疆东南的阿尔金山以南。按其“西接且末”、“西北至鄯善”的地域,婼羌行国的中心地应在今若羌县南山区一带。

    此区域以外的婼羌族人有的成为他国之民,偏远山区还处在部落阶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