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节 拼命的时候到了(本想拆成两节 感觉一节更顺畅)-《带着系统闯南洋》


    第(3/3)页

    “师兄,我自然相信你,可这些药剂终究要交出去,你不可能看着每一支的去向。”

    陈光后知后觉,“师弟你是不是有办法?”

    “我打算派人护送这些药剂,并参于后勤和医务。”

    思考两秒陈光点头,“合情合理的要求,你打算派多少人呢?”

    “5000人如何?”张新看着陈光的眼睛问。

    “!!!”

    陈光嘴巴大张,他以为是几十人,最多不超过一百人。

    5000人是什么概念?等于5个兵团!

    砸巴砸巴嘴,陈光提醒问,“师弟,5000人会不会太多?”

    张新微笑,陈光是个武夫,他不知道武汉战保会战的规模。

    战后唐山战损40多万人,小本子战损20多万人,倒推大概可以算出总共投入多少人。

    5000人只是沧海一粟。

    “跟你堂哥商量商量?”张新提醒。

    “好。”陈光答应,“我试试。”

    陈光懵懵咚咚,也不知道一二三,使用张新提供的大型电台,拿出一个秘码本,给重庆发电报。

    爪哇大岛和重庆处在一个时区,陈果夫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他堂弟发来的电报。

    和陈光不同,陈果夫只是扫一眼电报,立马明白张新想什么。

    送一万支药剂,那里需要5000人?

    也就陈光傻不溜咚的想不通,这明明是想参战,又因为担心得罪小本子,换个借口而已。

    不是担心得罪小本子,而是金手指不允许张新插手唐山战争,只能换个借口套路它。

    作为组织副部长,陈果夫随时可以见到老板,片刻后这封电报送到蒋校长手里。

    打量电报内容,老蒋感慨一声,“犯难见真情,不要把他们放在太危险的地方。”

    陈果夫明白,老板同意5000人入境,而且还要照顾一二。

    四十分钟后,陈光收到回信,仅仅只有一句话,‘不胜感激,欢迎入境。’

    短短八个字透尽心酸,想到武汉失陷后的惨状,张新决定把S1药剂捐赠量由1万支提升到5万支。

    经过技术不断改进,眼下每天车间可生产S1药剂5000支,3万支也就是10天的生产量,不难做到。

    安排陈光在家里住下,张新叫来达加雅守将孙立仁。

    孙立仁,而不是武家住,主要因为敌人是小本子,真刀真枪正面硬钢,担心野路子出身的武家住崩盘。

    孙立仁是漂亮国正规军校出身,加上这两年实战磨砺,及他本身对小本子男女老幼杀光光的认同感,让张新感到放心。

    会客厅。

    孙立仁抬手敬礼。

    “坐吧。”

    张新指向旁边的椅子,接着把派他去武汉的事情简单介绍一遍。

    孙立仁眉头跳跳,不确定问:“5000人送药?”

    “对,先用船把人和物资送到缅南,然后穿过缅南进入唐山,这条路已经成熟,其它国家物资也走这里。”

    “这会很难。”孙立仁提醒,“长途行军,对每个士兵都是一场巨大考验。”

    “所以挑最好的士兵,每个人尽可能多带物资,之后我们会和法国人沟通,争取在缅南修建一座机场,用于给你空投补给物资。

    你们也要做好最坏打算,考虑到补给不便,这次任务使用日式装备,放弃迫击炮和重炮,重武器用火箭筒代替,注意不要丢失,它是我们的刹手锏之一。”

    孙立仁没有反驳,想了想道,“我想带两台第二代‘最后一道防线’。”

    “可以,只要你们背的动。”

    第一代最后一道防线重6吨,第二代升级后重量有一些减轻,但也有4吨重,即使折开背负,也相当沉重。

    但效果也相当凶残,这是孙立仁愿意付出负担的原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