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最想要的东西-《带着系统闯南洋》


    第(2/3)页

    张新不解释还好,郑舟漫更迷糊了。

    但还是依言应了下来。

    一周后。

    也就是1936年5月下旬,过去一周张新收获颇多。

    收获一:第一批2000采石工人从唐山到达。

    收获二:谷村小美父母来到野鹭湾,他们同为无线电从业专家,属于有手艺的一类人。

    第二批日尔曼引进的320名犹态人到达,皆是手上有技术的人,其中有三个大牛,钱林喜不胜收。

    收获三:杨飞合在海上业绩突飞猛进,算上第一艘的井福丸号,总共已缴走私船达30艘。

    配合更多生产出来的半成品鱼雷艇,收获像滚雪球,越滚越大,张新储备的物质也越来越多。

    关健是这些都免费。

    收获四:李球球新设计的第二代制.粉设备成功下线,它的生产效率更高、纯度更好。

    另外,第一批一吨面粉,两天前已经从吉布斯人山寨发货去漂亮国。

    按每克2盾计算,如果全部卖掉,会为张新带来约200万盾收入。

    白菜价格、钻石品质,无论到那里都是畅销品。

    待换装新机器,每10天就有1吨产量,如果增加设备,产量会翻倍提升,收入也会成倍提升。

    与此同时李球球开始研究第三代设备,争取更大产量、更纯净产品。

    未来,制.粉将成为又一新的收入来源。

    它将和抢劫、卖武器,这三份收入,共同支撑着张新一步步往前走。

    至于每个月卖给老郑同志的三四台船用发动机、卖给尼亚小妞的七八艘小游艇,还有刚刚下线的几台农机农具。

    它们虽然也值钱,但不赚钱,因为销售量太少太少。

    如果不靠抢劫、不靠卖武器,根本没钱吃饭、没钱招人、没钱搞研究、更没钱练兵。

    现在又多了一条财路,钱多了,未来能干的事情也更多。

    不过,张新打算退一退,杨飞合最近在海上遇到的反抗越来越激烈,死伤颇多。

    当然,并不是真退,而是以退为进。

    过去一周,苏巴诺领导的叛军在已经巴厘岛站稳脚跟,立马对傍边的东爪哇省露出感兴趣姿态。

    加上狄旁尼高洛在中爪省,和另一支叛军在西爪哇省也极其活跃,眼下行势对于殖民政府来说很严俊。

    这对张新来说是个落井下石的好机会,也是他期待已久的机会。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是时候表演真正绝技的时候了。

    稍微整理了一下紧张、激动的心情,张新扯下那面印有孟加拉虎形象的缉私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