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无本生意-《带着系统闯南洋》
            
            
            
                
    第(1/3)页
    汪松明也是唐山人。
    祖父移民香江。
    从苦力、街头摆摊、小商人、中等商人,经过三代人努力升到现在的大商人。
    “汪老板好、汪小姐好。”
    张新抱拳打招呼。
    “你好张新,之前在拍卖会上,你好像有事情?”
    “是的,敢问汪老板棉花是从那里购买的?”
    “这不是秘密,可以在唐山或南澳买到。”
    “我愿意从汪老板手里买一些棉花,用于储存。”
    汪松明不解,“你要棉花干嘛?”
    张新再抱拳,“汪老板别误会,我没有开办毛巾厂或纺织厂的想法,纯粹是为了储藏,每月10吨。”
    以后万一被小本子封锁爪哇海,这些棉花可以救命。
    爪哇不产棉花。
    有备无患。
    水稻一年三熟,产量很多,勉强不用担心。
    可因为殖民政府倒逼着农民种经济作物、反抗军逼着农民种DP...等等,各种乱搞。
    不久后居然会缺粮食。
    人才~
    “没问题,不管成本多少,我每吨加收你10盾。”
    “多谢。”
    这是友情价,自己买更贵,人家稳定渠道,价格本就实惠。
    “再会。”
    留这下这句话,汪松明带着汪宝儿离开。
    汪宝儿跟在父亲身后,悄悄向张新吐了吐粉舌。
    好想吃...
    张新不知道,他在楼下和汪松明聊天时。
    三楼一间办公室内,有人正在议论他。
    郑奕住。
    及他的女儿郑章、女婿万泽良、还有养子郑奕源、妾生女郑舟漫。
    “我还是小看了张新。”
    郑奕住坐在他宽大的办公桌后面感叹一句。
    “???”
    四个子女不明所以。
    “父亲为什么这般说?”郑顺源问。
    “我之前也奇怪,张新为什么接手孤儿院这个烂摊子,现在终于懂了。”
    郑奕住解释道,“300多个孤儿进车间当学陡,实际这些孩了在车间里工作和成年人创造的价值一样。”
    “按理说每月也应该得到6.6盾薪水,但他只给每个孩子发3盾工资,等于用本属于孤儿的剩下3.6盾薪水,养活孤儿院其他孤儿。”
    “一个孤儿结余3.6盾,100个就是360盾,300个就是1080盾,难怪他舍得给孤儿吃米饭!”
    郑舟漫恍然大悟!
    “父亲,”郑章好奇问,“张新违反商会规定底薪6.6盾每月,会不会被处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