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 野鹭湾-《带着系统闯南洋》
            
            
            
                
    第(2/3)页
    看上去好像在为千寻担心,一副痴男表情。
    可惜没有电车~
    装就要装全套,人家刚走你就兴高采烈,万一有人暗中观察呢?
    岂不是露陷?
    耽误了一会,张新踩点赶在10点钟到达日兴行总部。
    张新朝昨天通知自己过来的伙计拱拱手,“抱歉我来迟了。”
    “时间刚好,请随我来。”
    “多谢。”
    跟着伙计来到二楼,在一间宽大的会议室外停下。
    “请进吧。”
    张新拱了拱手,在后排随意找了个空位坐下。
    仔细打量,这里有不少于50人。
    个个皮肤黝黑、精瘦、大眼,还有——迷惑和茫然。
    没有人知道郑奕住招集众人过来原因。
    就在大家交首结耳时,郑奕住带着他的养子郑顺源走进来。
    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包括张新,大家老老实实坐在凳子上静默。
    规则感满满。
    “担误大家时间,众位先看资料。”
    郑奕住话落,又进来两个伙计,把一张张白纸分发到每人手里。
    每人五张。
    张新接过白纸,上面写满密密文字。
    内容和郑奕住造船用有关。
    造船是一项巨大工程。
    前世一艘船的构成,供应商可能来自全世界。
    比如德国的发动机、天朝的钢板、太阳国的电缆、米国的钉子、印度的油漆、阴国的润滑油....
    大致有上万分类、细分有数十万分类。
    当然郑奕住造船没有那么复杂,但需要的分类部件也有上千多个。
    “大家知道我要造船,位于三和城东北方向20公里的野鹭湾、占地万亩的造船厂正在施工,本着同乡互助、前富带后富的精神理念,大家可以选择成为我的供应商。”
    张新认真打量纸上需要的供应部件,寻找适合自己的商机。
    第一项居然是楔子,铁铸楔子。
    这让张新想到一个典故。
    一枚大头针是怎么诞生的?
    古有铁杵磨成针,但一天能磨几根?
    或许一年可以把一块铁磨成一根针。
    但按1935年已经成熟的办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