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9、三代战斗机的前世今生二-《烽火博物馆》
            
            
            
                
    第(1/3)页
    “第一次上马?”
    周围的听众愣住了。
    这一段历史虽然离得并不远,但它也不是谁都了解的,这更勾起了他们好奇心。
    林超摆了一下手,说道:
    “在1966年,与歼9配套的910发动机,完成了图纸设计,并在当年年初由602所进行样机试制。配套的205歼击雷达、霹雳4空空导弹也展开了研制。可就在大家认为一帆风顺的时候,却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经过风洞试验发现,歼9IV方案的机动性并不理想。
    于是,设计所又提出无尾三角翼方案,即V方案。可是这个设计,却带来更多的麻烦,比如操纵困难,飞机升降副翼的刚度等等问题。到了1968年6月,专家们发现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实在太大。加上国内的生产受到了运动的冲击,已经不能正常运行,V方案实在进行不下去了。于是,六院停止了歼9工程,这就是它的第一次下马。”
    “哎!”
    周围响起一片惋惜的声音。
    林超讲述时,墙上还有投影出一张张图片。
    那些设计就算放到几十年后,也不算是落伍,下马实在太可惜了。
    林超又说道:
    “这个时候,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为了应对苏俄的军事压力,华夏加快了军事装备的研制。1968年,与歼9配套的910发动机完成初步调试,并在次年完成制造工作。1969年2月,601所决定抽出部分力量,继续进行歼9飞机的研制。同年7月,中央成立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在8月召开航空工业会议,会上决定尽快搞出歼9战斗机。10月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决定歼9将采用两侧进气,正常布局三角翼方案,即原先的IV方案。他们要求新飞机在71年底上天,如果有可能,还要力争提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