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5、在碳纤维上吃亏的华夏-《烽火博物馆》
            
            
            
                
    第(2/3)页
    “有多少人知道?”
    赵明答道:
    “你、老许、我、熊大、锤二。”
    一听都是自家人,林超松了一口气,但他又恶狠狠的说道:
    “这种事只准在频道上说,再不带把门的,直接让熊大打死。”
    话音未落,赵明可怜巴巴的声音,回荡在频道中。
    “馆长,你说怎么办吧!”
    寻思片刻后,林超问道:
    “碳纤维方面呢?”
    赵明发了一个“抠鼻。”
    “研制那种落后的东西,您要砸我的招牌吗?”
    林超反手就是一巴掌。
    “废话,那个破厂子有一毛钱的名声?就是生产出石墨烯,有人会买吗?”
    赵明发了一个“流泪。”
    “怪我喽!”
    林超又一巴掌。
    “难道怪我?T800的进口价格为每吨2000万元。就这样,那些外国厂商还不愿意卖,咱们先在这个上做文章。”
    许泰插话道:
    “馆长的意思是逐步升级?”
    逐步升级是倭人玩烂了的招数,一款电子产品在问世时,就已经包含所有的功能。
    但他们出产的第一批次,只会开放其中的一两个功能。
    过一段时间,再搞个升级版,又开放几个功能。
    直到所有的利润空间被压榨,下一代的产品才会跟上。
    林超说道:
    “T300的价格降到每吨10万,500的价格大约为每吨350万,原料成本每吨为10到15万之间。一旦制造成功,在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还能得到国家的补贴。”
    “到时,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产能上。只要保证质量、价格、产量,占领华夏市场根本不成问题。有了名气,再发售T800、T1000、T1100等等产品。”
    其实早在1971年,倭国东丽就开始生产T300,产量为每年12吨。
    其后逐步运用到鱼竿、高尔夫球杆上。
    1976年,因为原油上涨的原因,花旗开始实行节能飞机开发计划。
    同年,T300开始运用到飞机制造领域。
    1981年,东丽已经是世界碳纤维的龙头老大。
    在拿下波音公司的大订单之时,东丽推出T500。
    1984年,东丽研发成功T800
    1986年,东丽研发成功T1000。
    2014年,东丽研发成功T1100。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