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帕拉伊巴碧玺-《烽火博物馆》
            
            
            
                
    第(1/3)页
    1989年,巴西帕拉伊巴州。
    一块异常明亮的碧玺,被人从地下挖出来。
    它的颜色既似雨破天青,又如一泓秋水。
    在切割好以后,人们愕然的发现,这种宝石还能散射出霓虹般的色彩。
    在绞尽脑汁之后,那些持有着也无法给它取一个贴切的名字。
    只能根据出产地,将它命名“帕拉伊巴碧玺。”
    90年代初期,它的卖价是1克拉2000美元。
    但高昂的价格,并没有阻挡住人们的购买欲望。
    只要帕拉伊巴碧玺在市场上出现,立刻就会被人买走。
    有了这样的奇货,珠宝商人们自然要大展拳脚。
    可就在这个时候,却传来一个坏消息。
    帕拉伊巴碧玺的原石停产了!
    珠宝商人们差点发了疯,接二连三的跑到矿山考察。
    才沮丧的发现,原来是矿石的资源枯竭了。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他们有四处找寻。
    终于又找到一些矿床,但这些地方出产的,只是几毫米大小的原石。
    资源稀缺,价格自然狂涨。
    甚至达到每克拉叫价6万美元。
    “……。”
    拉索尔呆若木鸡。
    帕拉伊巴碧玺的晶体结构较为脆弱,很少出现数十克拉的原石。
    市面流通的,大多在3到10克拉之间。
    藏家手里的,最大的一块也只有100克拉。
    但面前的这个帕拉伊巴碧玺,似乎不止这个数字。
    “德……,我……。”
    拉索尔的心都要蹦出来。
    甚至有一种下跪膜拜的冲动。
    “这……。”
    在一旁的波拉提,则更是不能自已。
    剧烈抖动的双手,紧紧的抓住衣服的下摆。
    如果它不是纤维织造,这会儿已经成为碎片。
    看他们激动的样子,林超轻声介绍道:
    “它重126克拉,通体没有一点瑕疵,……。”
    说到碧玺就不能不提一个人。
    晚清最重要的人物“慈禧太后。”
    除了翡翠之外,她最钟爱的就是碧玺了。
    尤其那种大红中带着一点粉色的“桃红碧玺。”
    根据李莲英侄子李成武所写的《爱月轩笔记》。
    慈禧太后入殓时,脚下踩着的就是碧玺莲花,重约三十六两八钱,估值为白银75万两。
    而北洋水师筹建时,镇远、定远两艘铁甲舰,每艘价格也不过是白银170万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