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商队-《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3)页

    ◎货币信任◎

    冬雪消融,  阳春三月,百理府各地农场开花。

    此次,陈延共在府内筹备了6个新农场,  于农场就近县内的书塾招工,有幸在本次学习中名列前茅的青壮们背起行囊,  在旁近友邻人羡慕的目光中,  亲人们期待的目光之中出发了。

    虽然工钱很高,  但被圈起的农场不算精致,  不过令农人们高兴的是,  屋子的居住环境还不错。

    虽然有许多未垦的荒田,但知府心善,配了牛和拉地的犁,  大家干起活来并不算太累,且比起在山里讨生活,种田什么的,  实在是太平稳了。

    辛辛苦苦一上午,  中午开饭,  想象中的清汤寡水并未出现,瓷实的大饼子,  几口肉和菜,  令众人惊叹,原来当初在书塾里听课,  教课的人说的是真的,  伙食是针不差。

    下午,  垦了的田要松土、入肥,  气味的确有些难闻,  但夜里,  此处也供给热水也胰子,清洗干净,躺入通铺内,屁股底下的干草柔软又有香气。

    这日子实在太过美好,有人横躺着,睡不着,不禁同旁边的人讨论起来:我们来这里上工,是一日是这样?还是一直是这样?

    没有人知道。

    但心中,是期盼和野望。

    -

    钱壮人的胆。

    糖业为百理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既从外府挣得了银子,又不断拉动内需,府库逐渐充盈,陈延的手笔也大了起来。

    一个地区的崛起,靠单一的‘企业’是很难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方能称一句春色满园。

    是以,农场计划实施之后,负责书塾的木师爷刚松了一口气,就又被顶头上司传召了。

    说实话,木师爷入职这么些年来,从未这么忙过。

    出身大族,虽有功名,但他的学识不算太好,人爱钻营,所以大多数时候,木师爷都是自如、轻快的。

    但自陈延来了之后,他就进入了无限的忙碌之中。

    调停这个、主持那个,每日在百理府衙里连轴转动,弄得他人都累瘦了两斤,他原是该讨厌如此生活的。

    但——

    接触下乡事宜,见到那些百姓,他们的眼神从畏惧到崇敬。在府衙内,大人看他亦是,满满器重、和重重的信任。

    让人如何不想好好干出一番事业呢。

    木师爷一路跑来,心道这一波书塾人肥耕种的出师了,听老刘说粉糖热销,府库内的银子多,他不若和知府大人提议再搞私塾?

    真识字教学,让境内等的孩子多识字,未来在举业在有所成就,也是一大光芒。

    推开陈延书房的门,木师爷行一礼后连忙问:“不知大人找属下来有什么吩咐?”

    虽然上首之人年龄不大,但行事老练,真有本事,木师爷对他心悦诚服。

    对自己人,陈延还是很温柔的,再说了,今日叫木师爷来,也是有正事找他。

    “木师爷不必多礼,先坐。”

    他抬手,和陈延共事良久,木师爷也摸清了这位的脾性,心知今天的事怕是有些复杂,便坐了下来。

    书房顿时静了下来,时间宝贵,陈延很快起了话头,他问:“木师爷可是出身百理平光木家的子孙?”

    木师爷一愣,怎的,今天的事,还和家里有关?

    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点点头:“正是。”

    陈延:“本官听闻木家是平光县枝叶最繁盛的家族,子孙旁支众多,木家住宅连绵整条街,你们家所出的有功名者,也是整个百理府最多的。”

    这话问得着实有些奇怪,还点了财,木师爷一咽口水,“这,大人,木家于百理耕耘多年,早些年木家先祖也是驻边将领,打了许多仗攒下家财回乡……”

    陈延听此言:?

    然后很快反应过来,扶额,“本官点的不是你家财之事。”能把木师爷留在身边,陈延多少也是调查过他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