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空山塌-《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2/3)页
    陈延红着眼端起了碗,茵茵松了口气,“是准备延迟回京吗?信什么时候拿去驿站?”
    “待会儿就送过去吧。”
    急匆匆出门,把信送去驿站,和茵茵回来之后,又是不好的消息,就刚刚短短半个时辰的时间,爷爷吐了。
    把早上喝的米粥,凌晨喝的药,尽数吐了出来,在呕吐的过程中,他好像恢复了一点神智,但很快又陷入了昏迷之中。
    ……
    正月初六。
    第三天了,这对一个身体有亏空的老人来说,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极限。
    老陈头脸上的肉已极快的速度掉了下去,陈阿婆每天摸着他的手,和他说话,家里隔一会儿就灌点温热的米汤下去。
    但他还是会吐。
    新年的气息在这个家里,已经散尽了。
    张大夫在此刻,也下了最后通牒。
    他让陈延把家里主事的人全部叫到了房间内,作为一名专攻老人病的大夫,他已经见过了许多这样的场景,但每一次,他都忍不住惋惜。
    这就是人命啊,薄薄的一张纸。
    “众位,三日了,老太爷的身子已经到了极限了。”就算是小孩儿,光喂米汤也不行啊,“老太爷今日的脉息已经越来越弱了,这样下去,最多撑到明日。”
    这一段前言,已经让陈延意识到,这是最后的通牒了。
    他的心高高扬起,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就这样了。
    “老太爷这一遭也是意外,我观之他生欲极强,恐怕也是有事想同亲人交代,我之一脉素有一种针法,可短时间内令人精神焕发……”直观一点来说,就是在非极端情况下,能令老人家回光返照。
    有的人需要,有的人不需要,张大夫环视四周,问:“众位可需要?”
    鸦雀无声。
    一点哭腔,奶奶的声音颤巍巍的,“大夫,没有别的法子了?”
    张大夫摇摇头,“已是天人无力了。”
    “用吧。”她知道,老头子有些话要是不说,死也难瞑目的。
    长长的布卷里,银色的长针熠熠生光。
    “大约要等两个时辰,众位准备准备吧。”
    -
    老陈头徜徉在一片黑色之中。
    他不知道一切为何这么难,但长长久久的挣扎过后,他终究是睁开了眼睛。
    浑身很重,嘴里很干,有一股酸味,转头看看,噢,好像还是自己的房间,他想起身,但还没起来,一只手伸了出来。
    老陈头终于坐了起来,他看见了扶自己起来的是自己的孙儿。
    他松了口气,活着,还活着,刚想同康哥儿说自己渴了,让他去倒水,缓缓转头,就发现一家子人全站在自己的房间里。
    老妻、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甚至还有几个不明就里的小孩子,也全部来了。
    他们好像在哭,但自己好像听不太清那些声音。
    什么也没有发生,但他好像突然懂了什么。
    自己似乎并没有好。
    他一把钳住了陈延的手,浑浊的眼睛紧紧盯着他,“康哥儿,爷爷还有多久?”
    陈延酸涩至极,但此刻,时间宝贵,“大夫说,有两个多时辰……”
    若是好,便是今日下午的两个时辰。
    若是不好——
    抓住孙儿的手瞬间缩紧。
    两个时辰?
    老陈头从来没有安排过这么紧凑的时间。
    他没有想过这一切来的这么快,但还好,也是想过的,所以很多遗言遗训,不难组织。
    他把屋子里大片大片的人分了个批次,轮番叫人进来,回忆往昔一小段,敲打警告一小段,鼓励重孙们好好读书,又是一小段。
    儿子儿媳们都大了,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跟老大细细说着要约束族人,不能拿着鸡毛当令箭,影响康哥儿和壮哥儿的前途。
    “如果以后还有你三弟那样的人……”老陈头眼睛凹陷下去,凶得很,“要和我一样。”逐出门去。
    “我死后,老大,你带着我回川安去,带我回祖坟去……不许你小弟来祭拜,不要你娘回去,听到没有?”
    时间紧迫,听没听到也就这样了,老陈头不想和他多说,又把老二一家叫了进来,老二一家哪里都好,就是要叮嘱他们,不要摆谱。
    好好守着本心,过自己的日子,怎么也差不了。
    然后便是老妻,面对媳妇,老陈头有一箩筐的话,又不知道怎么讲,“老婆子啊,我先下去了,你身子骨硬朗,在上面好好过日子,别难受,儿子儿媳都是孝顺人。”
    “叫翠花每日陪你出门走走,我这回去乡下,你就别跟着去啦。”他枯瘦的手握住媳妇,天这样冷,一阵奔波,老婆子也撑不住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