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年节之事-《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3)页
    ◎【亲友之爱】◎
    回家的陈延真的很忙。
    也就是刚落地那两天,  旁近的人给了他休息的时间,让他在家中歇了会儿,跟着陈安读了两天的书。
    两日后,  便是纷至沓来的宴席请帖。
    一些乡绅地主家的请帖可拒,但同窗的就避无可避了。
    但一次一次赴宴太麻烦,  陈延索性自己做东,  把发了请帖的同窗和吕夫子一起请来,  大家同吃了顿饭,  夫子顺便在宴席上商讨了一下关于重开吕氏私塾、以及大家复课之事。
    曾经的夫子得中举人,  这实属于‘我还没来得及努力,我的上级先带我飞升了’,场上的氛围很热闹,  席散之前,大家确认了来年复学的时间后,才依依不舍地散了。
    大会散了,  吕夫子又叫住了陈延,  说要跟他开个小会。
    “这趟你得跟我走!”吕夫子一脸喜意,  “当初这建议、这狠话,可都是你给我放的。”
    陈延愣了一下之后笑了起来,  他大抵知道夫子要带他去哪里了。
    -
    果不其然,  从小坊市绕了几圈后,吕夫子和陈延一起来到了当初德行私塾的旧址。
    当然,  现在这里已经不叫德行私塾,  而叫吕氏私塾了。
    这座川安县曾经最大的私塾,  连围墙用的都是青砖绿瓦,  院门也做的极大,  把手是黄铜精制的,  不难看出,某人对这座私塾曾给予厚望。
    只可惜,努力的方向错了。
    “当初你说我会把私塾迁至这里,当时你想过这句话会成真吗?”吕夫子问他。
    讲实话,陈延摇头,“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只是沿着方德名的话反驳而已。
    “来,进来看看!”夫子推开了这里的门。
    一进门,陈延就看得出来这里被修葺过,因为普通私塾基本不会有这种格局。
    偌大的私塾,前面被分出了一个大平地,上面放了一些沙包木偶之类的,一看就是锻炼身体的地方,这次食肆直接盖在了操场的旁边,值得一提的是,这边的食肆做的好像不太大。
    穿过这边再往里走,有一些上课的教室,穿过最后一排教室,私塾后边的围墙开了一个大门,门的那边,是德民私塾。
    “夫子你把德民私塾也买下来了?”
    “是啊。”吕夫子道:“那德民私塾不大,打通一下刚好可以做住宿的地方。”
    “夫子准备做住宿私塾?”
    吕夫子点头,“先前那个私塾就很好,我想沿用那些规矩和方法。”吕夫子自己也喜欢先前私塾里那种轻松的氛围。虽轻松又不懒散。
    招住宿生,那就意味着这么大一个私塾,容纳不了太多人。
    吕夫子的为人他了解,肯定不是收重束脩的人,所以,“夫子开此私塾,不欲盈利吗?”
    夫子没有说话,只道:“教一个学生,就像是种一棵树,我种树不欲为了售卖,只想享受为树浇水、修剪树枝的乐趣。”当然,也偶尔想一想,自己种的树能和自家的书连在一起,成为一片树林。
    不过后者就没有必要告诉自己的义子了。
    “那我就提前恭祝夫子栽的每一棵树,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吕夫子点头,“自然,那为师也期望,那树丛里最高的一棵树就是你。”
    -
    参观完栽树私塾后不久,年关便至。
    按照老陈家的习俗,家里这个年,还是得去甘田村老家过的。
    是以,一家人在年前赶着牛车浩浩荡荡回家去了。
    到家后,暖灶、做饭,挑一个好日子进了祠堂,让家里的子孙后辈拜见祖宗们,走访一下族中长辈,节礼就走完了。
    然后正等新年那天,做好丰盛的佳肴,用完晚食,大家围坐在一起,听着外边喧闹的声音,守着大厅的红烛,围坐在炭火旁,说去年的丰收,展望来年的希望,等一夜到天明,这便是守岁。
    守岁后,陈家遵循老陈头和陈阿婆的意思,开始思忖把家里那块空地再盖一个院子的事情。
    农人始终觉得家里的弟和房子是家中恒产,这是哪怕未来家中子弟落魄,也能依仗此东山再起的东西,所以只要兜里有银两,都会思忖着把银钱换成田地和房子。
    是以,那一天,大家上午还在讨论‘要不要盖一个新的青砖大院子啊?’,下午一群人则兴冲冲的跑去了地那里,用树枝分块讨论‘我们的新院子要盖成什么样!’。
    善变的大人,不过如此!
    长辈们热火朝天在讨论,陈延和陈安则在儿时的小书房内。
    在风霜的侵蚀下,这栋房子已经逐渐有了时间的痕迹,屋檐下生了点点青苔,这张常用的书桌也有些褪色了。
    当然,除了斑驳的木色,桌上还有许多墨迹。
    有些是蘸墨水写字的时候不小心滴上去的,而有些——
    陈安指着桌子中央那清晰的刻痕,“这好像是我几年前刻的。”
    陈延瞥了一眼,一段清晰的回忆就立刻涌上心头。
    那会儿家里刚决定制书赚钱,老手陈延负责写字,陈安负责裁纸和打孔,后者完成的速度总是比前者快,陈安那时候把事情做完了极想跟着陈延一起写字,然而写的字是在太丑。
    “所以那时候你用小刀在桌上刻了这句‘人之初’。”
    陈安掩面有些羞赧,“对,刻完之后就在嚎叫,不知道自己的字什么时候才能变好。”
    “现在不就变好了吗!”陈延道:“堂兄之字,大有进步。”
    “和你那会儿说的一样,练得多了,自然好了。”
    聊了会儿有关过去的天,两人便兴起翻找起了小书房里关于过去的痕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