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基因工程-《克隆人之崛起》
第(2/3)页
约在350多万年前,已经具有高度文明的阿奴纳奇人来到地球,并对地球上的南方古猿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基因改造实验。
目的是引发基因突变,创造出有一定智力发展的智人。这些智人既能作为矿产资源开采的有效劳动力,又不会反抗,只会盲目崇拜神通广大的天神。
这第一阶段实验形成的直接成果也就是当今人类科学家定义的南方古猿阿法种。
由于阿法种的进化速度很快,阿奴纳奇人决定每间隔5000地球年观察一次进化情况,提取有利基因,再视情况进行第二、第三轮或者若干轮的基因干涉工程。
这样的基因工程阿奴纳奇人已经在宇宙中的多个宜居星球上进行,目的在于提取进化中生物出现的有利突变DNA。用于不断优化和修复阿努纳奇人自己种族的DNA结构,让阿奴纳奇人永远凌驾于其它生物之上,成为宇宙的实际统治者。
阿奴纳奇的决策机构类似人类文明中的长老会,由12位知识渊博极为长寿的老者担任整个种族重大事件的决策。
在约340万年前,阿奴纳奇人的科技成果经过约10万地球年的进化,进一步得到大幅度提升,开始逐渐掌握成熟的基因构建和修改技术。
由于有生命体出现的星球过于稀少,进化出文明的更加凤毛麟角,并且这些星球往往非常遥远。如此一来时间跨度极长,成本太过高昂,于是他们改变了以往只在宜居星球进行干预的做法,采取了向广大荒芜的星球发送陨石的方法,这些陨石携带着最基本的生命信息,如原始微生物等。
这些生命信息经得起长途跋涉和恶劣生存环境的考验,目的在于进行第一轮播种,让生命在更为广扩的范围内生根发芽,为保障阿奴纳奇人未来的收割创造肥沃的土壤,保障足够的可能性向类似自己文明的方向发展,又永远落后于自己的文明。
人类和地球上的其它动物一样,仅仅只是阿努纳奇人饲养的基因生物,随时可以任意采割。而人类是目前所有播种和经过基因改造的生物中,文明最接近阿奴纳奇人并且最像这个造物主的生物。
(南方古猿实际上至少有三个种,即南方古猿非洲种(或称纤细种)、南方古猿粗壮种和比粗壮种更为粗壮的南方古猿鲍氏种。
1973年美国学者D.C.约翰逊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一膝关节化石。次年发现一具人科动物化石,年代距今约300万年前,全身骨骼保存达40%左右,是一个20岁左右之女性,约翰逊称之为“露西女士”,定名为南方古猿阿法种。
关于南方古猿的演化,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意见:①阿法种是最早的南方古猿,约在200~300多万年前分化为两支:一支向人的方向发展;另一支演化为纤细种、粗壮种和鲍氏种,并于 100多万年前灭绝。②南方古猿最早出现的是阿法种,后来演化为纤细种。约在 250万年前,其一支在南非演化为粗壮种;另一支在东非演化为鲍氏种;约在 200万年前,其余的纤细种演化为人属。③阿法种不是南方古猿,实际上已是人属,他们与南方古猿并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