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臣子秦王之说-《贞观盛世美名扬》
            
            
            
                
    第(2/3)页
    李方晨沉下心思考,突然觉得奇怪,难道父皇早就有此意?
    另一边,李承乾与宫中面圣,看着自家父皇略显沧桑的面容,心中不忍。
    “朕还以为你会忍一个月。”
    李世民似乎早有预料,随手放下毛笔,折子也弃在一旁。
    刘三成安排人上茶,李承乾与李世民对饮。
    “儿臣愚钝,还望父皇赎罪。”
    先行告罪,虽然李承乾也没搞懂自家父皇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李世民哼了一声,“怎得?很奇怪?”
    “是!”
    “朕还没老呢!”
    “父皇鼎盛之时,怎会变老,儿臣绝无此意。”
    “可是六部老了,大唐也老了。”
    “父皇?”
    见李世民突然转变话锋,李承乾有些不知所措。
    李世民起身拍了拍李承乾,“喝不下,与朕出去走走吧。”
    新送来的好茶,又怎会有喝不下之说,怕是心中有事。
    李承乾急忙伴身在旁,眼中满是疑问,父皇此番话究竟为何意?
    园中开,香味令人心旷神怡,可李世民和李承乾却没有丝毫赏之意。
    散步时,李世民讲了许多,李承乾根本无法插嘴。
    因为李世民讲的事情,是从贞观二年开始。
    那一年,一个名叫方晨的小子,冒冒失失闯进了大唐。
    自那一年开始,大唐变了,变得让人很是陌生。
    秦王立世之后,大唐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之时,在李世民看来,此子乃是上苍还赠与他的宝贝,任何人都不能替代。
    秦王灭国策,秦王兴国论,之后也展现在世人面前。
    那时的李世民,心中豪迈,敢与天公比高。
    随着时间的发展,秦王兴国论,开始在朝堂上不断深化和落实。
    十余年的时间,一切都在发生的变化。
    直到去年年末,李世民与一干心腹大臣商议国策时,一个尖锐的问题,摆放在他们面前。
    如果说之前的大唐是从一个蒙童变成了一名饱读诗书的学子,那么后来的大唐就是这位学子,被人敲断了双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