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 为人先后(下)-《那小厮》


    第(2/3)页

    记住网址

    “为什么大尧朝廷会使用这般似与正道相悖的手段?”说出魏长磐尚未出口言语的陈十促狭地笑了,“还不是在战阵上始终敌不过蛮子的草原骑兵,这才想用这种近乎下三滥的法子来慢慢儿瓦解草原部族,朝廷也有朝廷的苦衷,立国初年太祖皇帝数次北征深入蛮人腹地数百里,放火烧原熔铸刀剑为碑,也就堪堪保全北疆半甲子光阴太平,劳民伤财多矣,却还远不至惠泽后世的地步。”

    这也便是历朝历代帝王虽多有志于扫清北地蛮患,权衡再三后却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或是岁币或是和亲的政令,草原苦寒,纵是中原大军北征建功也未免要耗费财赋无数,若是还败了,那被草原部族趁势大举南下进犯,那便极有可能动摇国本。

    “即便是打下了北方的草原烧荒种麦子,一年也只能熟一季,又无高城坚墙相护,屯兵再多,终也是能护住一时,护不住一世,地里产出的那点粮食莫说是供养大军了,连喂饱种地农人的口粮都欠俸,大军占下来的土地过不了几年便又得被蛮子夺回去”

    可这些用了朝廷无数军饷和将士性命开垦的土地,无论如何也不能就那般轻易地拱手让回给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子。

    于是乎王朝的臣子们殚精竭虑,所有最好的算学家与谋士都汇聚在一处,最终谋算出了一策。既然开拓土地所产出的粮食无力供养守卫土地的大军,那何不让驻屯的大军自给自足?如此一来有了充裕兵力守备他们占据的土地,户部也不会再为筹措屯兵所需的天价军费而在每次朝会时都展示一片赤字的户部账面。

    史称屯田的这一策在大尧太祖皇帝三次北征后被运用到了极致,仅晋州一州疆域便在原有版图上扩大了数倍,一州上下推行屯田策后晋州全盛时期坐拥屯田兵八万余人,这还不包括原有晋州州军三万余人在内。仅晋州一州之地,竟能供养兵马十万有余,屯田之功,其裨益甚大。

    “现在不是以武功冠绝大尧的那位太祖皇帝在掌握整座王朝,即便那位延寿至今,也断无可能再似那些年一般穷兵黩武开疆拓土。晋州前年的危局过后朝廷不得已才在晋州恢复原已荒废二十余年的屯田策,短短两年光景,屯田兵数目便已过五万之数,虽说就凭他们所受的训,这些人在寻常牧民游骑面前也唯有抱头鼠窜的份儿....”

    陈十滔滔不绝的言语将原本三五聚集的烟雨楼子弟们也吸引到火堆旁,许多江州土生土长的烟雨楼子弟们虽说身为江湖儿女,却因己身牵绊在烟雨楼,莫说是江州,连槜李郡地界都未曾出过几趟,故而听闻陈十所说屯田策、太祖皇帝和草原风光的言语,都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凑过来。

    大尧百姓人尽皆知泱泱十六州疆域地大物博无奇不有,可又有多少乡野百姓连去附近县城赶一趟大集都成可望而不可即?他们这些在江湖上厮混的武人们虽说在邻里乡亲眼中已能算是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但除去那些大多混得极惨,风餐露宿不说还时常有食不果腹风险的江湖游侠儿们,要想与有生之年于江湖肆意行走,仍是绝大多数正统门派弟子梦寐以求之事。

    烟雨楼松峰山这等一州之地一流江湖门派中嫡传,亦或是被视为天资不低心性卓然的弟子,由师门长辈提领着于江湖历练,武道修行人情世故那是一样也不得落下,少说也得走过江州毗邻的几州地界才能算是次完整历练。不过即便是烟雨楼内,能有如此待遇的子弟还不满百人,这些人还在滮湖时地位最高的刀疤脸汉子也不过出过一次江州地界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