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荣,“太后这些日子可是老念叨你,万岁爷和太后,现在是母子和谐,国体昌盛,太后也跟皇上说了,你的病看的好,而且对我们大辽是忠心耿耿,你说的那些话,别人谁敢说呀?太后他老人家就听进去了,所以母子俩缓和了关系,现在两个母子,越来越好,越来越和谐了,真是母慈子孝,是我们大辽的福气呀。” 老神医李明,“太后他老人家对我们的恩泽,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呢,时间过去了一两年了,所以我今天是专程的,看看太后有没有什么事情,顺便又拉了一些长寿羹和长命羹,给太后他老人家享用,期盼着太后万寿无疆。你看看什么时间安排我给太后他老人家再诊诊脉,看看老太后的神色,让他老人家返老还童,保佑我们顺利康宁。” 老容,“老神仙,既然您老人家来了,肯定要安排你看看太后的。咱们俩是老熟人了,有什么事情您尽管跟我说,我给您参谋参谋,如果不用太后他老人家出面的,由我来出面给您把事情办了,省得太后他老人家操心了,您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您既然来了,肯定有大事情,所以您先跟我说说是怎么回事儿,看是不是我自己就能把这事儿办了,,如果是我办不了的事儿,我也不会给您耽误,我会安排,谁能给您办这事儿?我就以太后的名义去下懿旨去,,你看怎么样啊?” 老神仙李明,“荣总管,我也是这个意思,但我这件大事儿,恐怕您还得托托人,而且事情刻不容缓,如果晚了,我怕已经酿成大祸了,我现在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跟您说说,你也帮我拿个主意,看我这件事儿怎么办更稳妥。” 老神医李明,就把侯魁中举前后,特选为良乡知县,半年的时间,为非作歹,大肆敛财,为了敛财,他已经放出话来,对牛圈村李家,要下手的过程,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老神仙最后说,“不知道朝廷为什么会突然筛选这么一个举人做知县?按照我们的规矩,这是不应该的,主要是这小子失财失德,上任以后没干一件好事儿,整天的花天酒地,肆无忌惮的敛财,败坏了纲纪不说,更主要的是,治国家危险于不顾,鱼肉当地百姓,随便陷害忠良,是我大辽国的死敌,如果他这么样干下去,在天子脚下,在皇城周围,引起民愤,就会动摇国本,我大好的江山,就会被这个蛀虫,破坏根基,这是几位乡绅的联名状,您看怎么递上去?最好递给谁?” 老荣,“新科举人被选支线的这事儿我知道,这是皇上的主意,因为现在好多知县,都是契丹人,经常引起民变,所以为了稳定人心,维护着大好的局面,科举选上的进士又少,所以就从,新中举的举人里面,选拔了一批人去做知县,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主要是缓解契丹人和汉人的关系,大部分选拔的人才,在当地表现的都很好,没想到在天子脚下,却出现了这么一个败类。这事儿我看您还是别找老太后了,这两天皇上还会过来看太后的,我安排您和皇上见面,在皇上面前告御状,保证把您这事儿给办妥了,您看怎么样嘛?” 老神仙李明,“这些事儿我不懂,我这辈子也没告过状啊,没想到第1次告状就要告御状了,所以请总管,多多的周旋,我这里替良乡县的老百姓谢谢您了。” 闲话少说,老神仙李明来到瓮山行宫的第3天,皇上就过来看太后了,皇上和太后聊了一会儿天儿,太后老佛爷就回后堂休息去了,皇上自己用过了午膳,准备休息一会儿,就回皇宫了。 这时候瓮山行宫的总管老荣,来到了皇上面前,扑通一声跪倒。皇上一看这个情景,知道他有事儿,就命令他平身,站着回禀。 老荣就把老神仙李明所说的一切,跟皇上学了一遍。 盛宗皇帝耶律龙续,听见老荣说的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这件事儿是他做的主,用错了人,当然他心里很发怒,但是为了慎重起见,他也不能够只听他一面之词,所以就叫人,让老神仙,李明当面回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