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明,“总管大人,老夫失礼了。自从给太后看病以后,我一直挂记着太后的病情,不知道太后是否大安了。” 老荣,“太后她老人家洪福齐天, 她的病已经痊愈了就是身体还有点弱,现在宫里的御医们,正在给太后调理身体,但是我看到了效果并不是很好。” 李明,“这正是老夫,最担心的事儿。所以今天冒死前来,给太后她老人家,送医送药,不知道荣总管,能不能安排老夫再给太后诊诊脉。老夫回到家里以后,根据太后的脉相,专门配置了一种药膳,给太后老人家用上,保证太后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荣总管,“老神仙的一片忠心,天地可鉴。可是您老人家必须在这儿等上几天,因为太后被皇上请到了皇宫,得要过几天才能我回来,到那个时候再给太后看病不迟。” 李明,“全靠总管大人成全。” 就这样,李明被留在了瓮山行宫,一住就是10天,太后还没有回来,急得老神仙,如坐针毡。 这一天早晨,荣总管急急忙忙找到了李明,“老神仙,大事儿不好了,太后跟皇上,把人打起来了,太后气的背过气去了,宫里面传出话来,让您赶紧的进皇宫,给太后治病。” 说完,急急忙忙拉着老神仙李明,快马加鞭,进了皇城,从西进门进来,直奔皇宫内院。一大堆的宫女儿太监,御医大臣,包括一些亲王公主,皇室内亲,都拒绝在延寿宫外面。这老太后已经抢救了一天了,太医院使尽了各种招数,萧太后仍然是昏迷不醒,最着急的当然是皇上,圣宗皇帝急着在广庆宫,团团乱转,束手无策,这才传下圣旨,招老神仙李明进皇宫,为太后治病。 李明被招进皇宫,带到了太后的寝宫延寿宫。看到外面跪了一大片的文武大臣,聚集了一大堆的宫女太监,李明已经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她是一点儿都不敢怠慢,到了萧太后身边,伸手赶紧为太后诊脉,太医院的主管高太医赶紧的过来,小声儿的和李明交代了一下,老太后的病情,李明点了点头。 李明眉头皱的跟一个死疙瘩一样,百思不得其解,按照脉相来看,太后没有什么大病了,怎么就昏迷不醒了呢?不管怎么样,要让太后赶紧的醒过来。李明赶紧取出一只银针,心在太后的食指上扎了一针,又在太后的人中穴上,扎了一针,太后仍然没有什么反应。最后在太后的会中穴,扎了一针下去。 这时候就听见太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高声叫道,“疼死哀家了。” 然后,慢慢的睁开了眼睛。李明这几针,行业看起来是毫无道理,除了人中穴以外,其她两处穴位,跟抢救没有一点关系,但是因为是有名的老神仙,谁也不敢质疑。李明是怎么想的呀,李明已经坚定的判断出,太后根本就没什么大病,说白了就是有点装病,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如果这么大岁数的老人,长时间的卧床不起,不吃饭不喝水,那肯定是要有生命危险的,所以李明,采取的就是刺激的办法,人中穴,会中穴,加上食指,那都是特别疼痛的,希望用这种疼痛,唤醒太后。李明一看起的效果,赶紧把针拔了出来。 萧太后张开眼睛,一看是老神医李明,就轻轻的问,“老神仙,你怎么来啦?哀家的病,别人看不了啊,只能你来看了。来人哪,送我到瓮山行宫,让老神仙好好治治我的病。” 于是,凤撵伺候,在老荣和李明的搀扶下,萧太后坐上了凤撵,前呼后拥的回了孟山行宫。 萧太后为什么没病装病了?书中暗表,这萧太后和平常的妇女没什么两样,俗话说,老儿子命大孙子,老太太心头肉。这个萧太后,自从丈夫死了以后,圣宗皇帝继位,她一直不待见这个大儿子,而是特别贴心眼儿,就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想当初是文武大臣不干,才让圣宗皇帝继位的。到现在,自己的小儿子只是个亲王,所以肖太后要在圣宗皇帝面前,给她的小儿子争取地位,争取权利。圣宗皇帝可是不傻呀,后边有萧太后的支持,如果把国家的大权,改了自己的弟弟,就像前几任皇帝一样,骨肉相残,兄弟刀兵之见,母子反目成仇,国家还会乱成一片,所以不能重用自己的弟弟,不能再给母亲一点幻想。所以这次,母子反目,萧太后因为已经把大权移交给了盛宗皇帝,想当初的一代巾帼,也不得不使出百姓人家老太太的耍赖的办法,逼迫宋宗皇帝就绪。圣宗皇帝虽然给萧太后治病,在原则问题上还是一点都不让步。这些事儿,都在母子俩心里呢,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后,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亲妈,不能让下头人知道这些事儿啊。所以萧太后,在没完成自己的愿望的情况下,只能回到瓮山行宫,让老神仙李明给她看病。 太后怎么想的,李明是不知道,但是太后的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调养,这是一个事实。李明先用长命羹,把萧太后的性命保住,然后用长寿羹,给萧太后消除内火,加强营养,固本强元,提升太后的精神面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