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曹操长时间是袁绍盟友,其人才也有与袁家友善,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只会优待投降加盟者。 历史上,如臧霸、张绣、张燕等都是如此。现在袁谭放老实一些,曹操也不像历史上那般强大,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 可惜,袁谭志不在此。 一开始,他坚决否定对乱军让步的提议,将遏制兵变的机会彻底抛弃。 后面为了复兴袁家霸业,他坚决用蹋顿的乌桓兵。既然会师不成,那就轻骑投靠,为其带路。反正,蹋顿是个胡人,终究还要服从于有威望的汉人才能得天下。 很有胆量急智的李孚惨遭拒绝,最后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投靠了曹军。 跟随袁谭已久,擅于民政谋略的王修,也只好降曹。 不久前,他一边抓紧联络洛阳,一边了解各县形势,为袁谭之前的强制征兵征粮做一些挽救工作。 此时,献帝让孔融联络到旧部王修,表示朝廷希望其继续蛰伏,不宜参与到直接战斗之中。 可是还没来得及将天子诏令告诉袁谭,后者就急急向北进发了。 正好,封锁北边的曹军已经带走物资人员,大力修建多条运河及道路,并没安排人手阻击。 袁谭就舍弃渤海郡,率郭图、孔顺及相关家属等千余人,快马北上幽州。 王修无奈只得投降, 曹操在百忙之中,接见李孚、王修两人。 “李孚先生,我们已经多次见面,最后先生选择我军,实乃某之幸事啊。先生更愿意参与民政,还是征服北方异族?” 贵为司空的曹操,一点都不摆架子,就像老友一样热切地欢迎李孚的到来。 为了袁绍和袁谭,也为了自身能力得到伸展,李孚多次与曹操作对,而且表现非常突出。 他原先想过,会不会被清算,毕竟曹操是真正的雄主,杀起人来可毫不犹豫。可今日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孚出身低微,能得曹公宽宥,不敢再有所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