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小技巧蕴含大智慧-《三国之重振北疆》


    第(3/3)页

    童远如果去卖了粮食,换回牲畜、工具与钱财,要不要给屯民和百姓呢?

    不给,百姓认为你赚钱不给他们好处,把他们生财的途径抢走了。

    给,你的百姓、屯民高兴了。可是难民还是会抱怨,是童远将他们的财产拿走分给了别人,后面参与光复并州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会大幅降低。

    由屯民、百姓来卖粮赚钱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赚了这个钱很高兴,还会认为童远分给他们的粮食非常珍贵。毕竟与洛水对岸一对比,印象会很深刻。

    难民们依附童远光复并州,不会对童远有怨言,反而更想以后努力干,要把这些赚了他们的屯民比下去。这个积极性可就强得多了。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仓储的粮食是根本,现在换钱未必值得。

    后面战乱四起,有兵有粮才能做很多事情。退一步讲,后面拿去卖可能更值钱。

    同等总量下,仓库里的粮食发挥的作用可要比屯民手中分散的粮食,能发挥的力量,大得多得多。

    拿粮食来换土地和武装的事情,是士族、地主们的拿手好戏,可是童远要是做,他们都要甘拜下风。

    在有序的安排下,这些三辅百姓大多对董白、童远和新西凉军感恩戴德。

    同一时间,长安粮食已经卖到天价,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甚至出现恐怖的易子相食。士族和军阀们才不关心百姓的死活,朝堂权力和自家利益,几乎成为他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长安城中的李儒也在其中,他现在醉心于复仇和权力,要将那些曾经唾弃他的家伙全都搞死。就连李傕、郭汜等人不听他的建议、安排,甚至与他作对,他也耿耿于怀,睚眦必报。

    他要向世间证明,董卓的失败是因为不听他的计策,自己咎由自取。而他李儒,才是这个天下最懂得生存之道的英雄。

    例如,长安及三辅出现大量难民,李傕等军阀和各大士族一心捞好处,将人口中的精壮全部截胡。汉献帝苦于现状,却又无人出策,只得问计于新升为国舅的董承。

    这董承是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的侄子。董卓进京后,与被何进、何后害死的董太后攀亲戚,立董太后抚养的刘协为帝,对原董太后的人也加以平复和任用。

    董承因此辗转成为西凉军的一员,与李傕、郭汜等都归牛辅统辖。后来参与反攻长安,受封为杂号将军,成为西凉军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董承在长安一直与各方和和气气,身宽体胖的无害样子,让不少人对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