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汜胜之书-《三国之重振北疆》
第(2/3)页
几百年来,从三辅的左冯翊到凉州天水郡,往来商旅络绎不绝。虽然近十几年,凉州屡次叛乱,商路受到影响,但这条商路依然是西北的重要动脉。
既然张既有门路搞到充足的种子,那有董家财力支撑,肯定不会无功而返。
解决了种什么,种子从哪里来的问题,还剩下怎么种。这种麦子一是凭经验,二来也要学习和培训。
对于这一问题,张既略微思考,说道:“何不参照汜胜之?此人为大汉书写了农业与时令的重要农书。这汜胜之十八篇常被称为《汜胜之书》,它特别记载了北方农业种植技术和各类作物特点。”
童远对这本书闻所未闻,只感觉听起来奥妙无穷,问道:“德容可有此书?”
“身边未曾携带,但也有办法。某出身虽是士族,然家道中落,与学术、朝堂无缘。但某偏爱经商与粮食,少时好读史书与各类奇书。这《汜胜之书》记载于汉书之中,夏阳县中即可读到。”
“我估计安排好屯田和种子以后,料理土地还是有不少学问的。我们可以让有经验的农夫,以及能够读懂文字的吏员往来各屯队,进行宣传示范。”
童远说道:“等待民屯整体安排好,剩下事务先交给德容和大家安排,我去一趟夏阳,把相关事宜处理好。”
“诺。”
在初步安排妥当之后,童远打算亲自对五万民屯演讲,让他们安心接受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在张既等人的配合下,白日每当一曲编成,就召集起来由童远演讲。
民屯一曲五百户,各户人口多寡不一,即使有新任命的屯长、队长等维持秩序,却依然乱哄哄的一片。几名屯长、队长想出一个办法,既然人多过于杂乱,不如每户出两人,这样安排起来效率既高,又能将消息传达到每一户。
童远、张既立刻试行这一方式,果然民屯效率提高,于是就依此法改进,如果一户多于九人,又准许增加一个人到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