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咱们再排查一遍有没有未撤走的百姓,有没有危房,还有堤坝全线要走一遍。” “物资抓紧时间采买,放在高处,不容有失,本地没有去大庸买,大庸没有去隋南,让他们快马加鞭送过来。” 吴蔚一边说一边想,慢慢心里就有了章程。 岳阳应下,他也是看了很多往年防汛救灾的案例的,这些都没问题,两个人一起开始干活。 一直到三更天,两个拿着油纸灯笼才把堤坝走了一遍,好消息是雨小了一些,两个人都疲惫不堪,安排已经睡过一觉的人值班,时刻盯紧水位,有异常就叫他们。 然后吴蔚才去了临时搭建帐篷休息,虽然很困,他还是写了短信告诉江岚现在的处境,让她等他。 把信给了暗卫,吴蔚才睡了下来。 江岚收到吴蔚的信,才惊觉,真是古代了,信息极不发达,那边都快淹了这里居然都不知道。 她紧急筹备了一批帐篷和耐放的干饼子差人送往固安府,回信说先用着,下一批她正在准备。 然后召集临昌县的商户们,给大家讲了若水河的危机,而且若是固安府淹了,大庸府也不会好过,离得近,大批的难民会来,治安是一方面,还会容易有疫病。 固安府好了,大庸府才会安生。 如今江岚在临昌县的号召力不亚于张县令,她带头捐了一万两银子,其他人跟着,张晴晴捐五千两,别的人多的有捐五千两的,少的也有二百两的,凑了十几万两银子。 而此刻固安府最需要的不是银子,而是物资,尤其是这个交通不便利的时代,江岚把款项登记好公示出去,开始买木头,召集木工紧急做板车和木筏,可以运物运人。 又买了大量御寒的棉衣棉被,还有粗麻帐篷,以及一些挡饿的粗粮。 这些赈灾由张县令和江岚牵头,源源不断地郧阳固安,圣上专门下了圣旨赞扬张县令和江岚仁义,大庸府的其他县城闻讯,跟着效仿,不捐多捐少,不捐钱捐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很快固安府的物资就充足了,表示暂时不要运过来,没地方放。 堤坝开了小口往支流慢慢排水,可是雨又下了起来,再下两天,泄洪怕是势在必行了。 江岚忧心着吴蔚那里,又去悲田院走了一遍,悲田院有的孩子大了,就可以放出去自力更生,江岚一般会给他们提供工作,正在跟几个小一点的孩子讲故事,忽然感觉屋子晃了一下。 怎么回事?难道低血糖了?她的身体一向康健,还没晕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