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哪里,都总能听到您的名字,今天总算是有幸能见到本人了。” “斯图尔特教授,你好。” 徐川笑着伸出手握了握手,招呼道:“很高兴认识你。” 斯图尔特·帕金笑着从口袋中掏出来一张名片,递了过来,开口道:“徐教授,您好,这是我的名片” “今天来找您的主要目的是想向您推荐所主导开发的自旋阀读写磁头技术。” “它可以通过利用电子自旋特性而非电荷进行信息存储,使硬盘存储密度实现数量级提升。理论上来说,这项技术的性能能够比比磁盘驱动好上万倍!” “这一技术已经在硅基芯片上得到了验证,相信它在您研发的碳基芯片上同样会性能出色。” “如果您想了解,我会在稍后将相关的数据和报告发送到您的邮箱。” 这次他借着维尔泽克教授的关系过来打招呼,主要目的还是想推荐一下自己主导研发的自旋阀读写磁头技术与赛道存储器。 所以也很懂事的没有耽搁时间,直接开口说事了。 虽然说在宴会大厅上自己也能找过来,但中间隔了一层人脉和自己找过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维尔泽克教授的面子在,多多少少这位徐教授应该会照顾一些吧? 不过对于这一点,这位斯图尔特·帕金教授还真猜错了。 对徐川来说,如果不感兴趣的话,即便是你能够通过维尔泽克教授的关系找过来,他也只会当场拒绝给你看。 但恰好,斯图尔特·帕金的研究还真就引起了他的一些兴趣。 因为碳基芯片相关的技术的确能够勾起他的好奇。 原因也很简单,尽管碳基芯片推出也有四五年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但如果是抛开国内市场的话,在国际市场上碳基芯片占据的优势并未全面性的压倒硅基芯片。 一方面是来自以米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希望将芯片与半导体这块庞大的市场全面让给他们。 另一方面就是在性能和制程上碳基芯片确实和硅基芯片还有一些差距。 尽管碳基芯片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以使得电子在其中移动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相同工艺节点下,碳基晶体管的运行速度可比硅基晶体管快5-10倍,而功耗却能降低至硅基的1/10。 但制程上的差距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抹平的。 虽然这些年以来国内在光刻机以及半导体相关的领域投入很大,但要全面追上的西方国家已经研究到两纳米乃至一纳米的进程依旧还差一些时间。 另一方面就是生态系统的相对缺乏了。 硅基芯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从设计工具(EDA)、制造设备、生产工艺到应用市场的极其完善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 而碳基芯片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在这些方面几乎是从零开始,需要投入巨资和漫长的时间来构建整个产业生态,包括专用的EDA软件、行业标准、人才培养等。 华国在这方面已经投入了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扶持,几年的时间下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国内已经快全面取代硅基半导体了。 但问题是你没法强制要求国外的企业也使用碳基芯片生态系统。 不过即便是如此,在硅基芯片竭尽全力‘挤牙膏’,台积电甚至将芯片进程推进到1纳米的情况下,碳基芯片依旧抢到了至少一半的国际市场份额。 剩下的就只能靠时间慢慢的磨,或者是碳基芯片的性能来个大爆发,全面超越硅基芯片了。 否则想全面击垮硅基芯片,还需要一些年的时间。 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硅基芯片半导体这种市场无比庞大的领域,也不可能短时间就完全消散。 当然,徐川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安静的等待硅基芯片的末日到来就是了。 台积电和阿斯麦再牛逼,也不可能将硅基芯片的进程做到1纳米以下。 等碳基芯片的追上硅基芯片的极限后,就是后者的末日。 不过有机会加速一般硅基半导体的死亡,徐川还是挺乐见其成的。 斯图尔特·帕金提出的自旋阀读写磁头技术与赛道存储器的确勾引起了他的兴趣。 “100万倍?你确定?” 听到这个数字后,徐川饶有兴趣的询问道:“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你的这两项技术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