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疾不徐,却也算不慢。 ~ 大半个月后。 李青赶着马车,晃晃悠悠地进了金陵城。 仁宣时期,尤其是在宣德朝,李青主张发展手工业的提议,被朱瞻基贯穿的很彻底。 进城打工的观念已经形成,基本上不怎么要求官方路引。 当然,明面上还是仅限于本州县,外地的不行。 不过规矩稍微松一些,便会有人为谋利扩大口子,事实上,只要有钱,基本上可以随意去任何地方。 昔日,老朱定的规矩名存实亡。 好在口子虽然扩大了,但一般人没事儿谁也不会满大明的跑,主要是这时代人都有很强乡土观念。 非必要,不离家。 九成九的古人,都没有旅游的概念,且交通也很不便利,没人会瞎鸡儿乱跑。 “李先生,快到了吧?” “嗯,再有小半时辰就到了。”李青笑着说,“不用急,很快就能见到他了。” 尽管隔着轿帘,钱氏依然羞红了脸,轻轻‘嗯’了一声。 想到马上就能看到夫君,她的害羞转为羞喜。 朱祁镇做不做皇帝,她并不是很在乎,只要他好好的,她就开心,哪怕以后粗茶淡饭,哪怕以后默默无闻,她都愿意。 甚至,她还有些小窃喜,那座皇宫她并不喜欢。 掀开轿帘,大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充斥着热闹、繁华,犹胜京师三分。 若以后和夫君在此长相厮守,那也是极好的。 女人跟男人不一样,对女人来说,男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正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空气弥漫着夏日的燥热,扑在脸上热浪滚滚,她却十分享受。 钱氏晕陶陶的想着,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的幸福憧憬中,嘴角上扬着,满心满脸的雀跃。 “到了。” 李青声音响起,钱氏从憧憬中清醒过来,她掀开轿帘,缓步走下马车。 好气派的宅院……她眸中流露出惊诧,没想到李青的家,竟如此……气派。 一般的侯府都比之不上! “这不是我家,”李青见她惊疑,笑着解释,“这是我一位故友的家。” 钱氏释然,同时也更为担心,轻声道:“先生这位故友,值得信任吗?” “当然值得。”李青笑着点头,“进去就知道了。” 钱氏轻轻点头,都到这儿了,她自然不会望而却步。 李青敲响门,大门很快打开,开门的下人认得李青,见是他,恭敬地叫了声:“李先生。” “嗯。”李青问道,“朱老爷,和老爷子都在家吧?” “在的,先生请。”下人点头,看到钱氏怔了一下,“小的见过李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