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终是苦了先生。” 李青摇头苦笑,“苦不苦我都得受着,这是我的命。” 抿了口酒,“其实你也不要把我想得多厉害,按照历史发展周期,大明迟早会走下坡路的,我也无法阻止,我能做的,也只有尽力而为罢了。” “我相信先生。”于谦说。 李青好笑道:“我自己都没信心。” 于谦认真道:“我相信先生会竭尽全力,也相信先生能做到。” “那么远的事谁说得清啊?唉……!”李青摇头叹道,“我只能保证大明不会真正意义上亡国,哪怕它真到了积重难返,不得不亡的时候,我也会想办法让它破茧重生。” “先生慎言。”于谦忙道,“这可是大逆之言。” 李青笑笑,“好了,我不说就是了,来,喝酒。” …… 朝局恢复了平静,没人再挑刺儿了。 连动乱这样的法子都用了,他们已经黔驴技穷,尽管不服,但无可奈何。 不过君臣之间的关系,仍是很僵。 朱祁镇也不在意,反正他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这一改制的第一仗他打赢了。 赢了的人,总是特别大度。 至于群臣的态度,无所谓。 他要的是实惠。 小年,王骥传来军报,明军已经挽回颓势,正在逐步反攻。 朱祁镇接到军报,开心异常,命五千锦衣卫、东厂番子,押送吃穿之物犒赏三军。 将士在外卖命,又逢过年,不能寒了人心。 过了年就能重开贸易了,朱祁镇也不在乎这些了,上次在江浙搜刮的二十万匹丝绸,年后就能卖上大把银子。 正统九年,大年初一。 又是臣子拜年,皇帝发红包的日子。 但来拜年的臣子,仅有三分之一,其他人都以五花八门的理由没来。 朱祁镇心头震怒,但没爆发。 麓川的乱子还没平,他不想节外生枝,但这个账他记下了。 早晚有天,他得找回场子。 李青领了红包,回到家做了好大一桌子菜,幻想着师父能来,但老头子终究还是没来。 于是,他吃了三天剩菜。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