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鸿胪寺这边,最近人满为患了。 随着年关将近,各国的使臣陆续到来,鸿胪寺这里人是越来越多。 人员也越发的忙碌起来。 天府城之中的百姓,也能够见识到不少不少番邦之人。 看着那大多黑黑瘦瘦,宛若猴子一般的人,在应天府城当中行走。 满眼都是震动仰慕之色。 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便充斥在爱心中。 这些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居然能引得这些番邦来的使臣,这般的惊叹? 蛮夷就是蛮夷啊! 远远不及自己大明这边物资丰美。 如今,对大明俯首称臣的可不少。 如安南,如琉球,如高丽,如倭国等诸多番邦,都派来了使臣。 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在正旦之前,还抽出时间来,准备提前见一下这些使臣。 但是却独独,将倭国的使臣给落了下来…… “那些倭国来的人,只让他们在鸿胪寺中好好的待着。 正旦大朝会之时,再让他们和其余诸国使臣一起参加朝贺。” 武英殿内,朱元璋望着胡惟庸这个丞相,出声进行吩咐, 胡惟庸听朱元璋之言,不由得为之愣了一下。 很显然是没有想到,朱元璋这个皇帝,竟会在此时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陛下,倭国也是依礼遣使前来。 接见其余国家使者,却独独落下倭国,似乎是有些不太好了。 厚此薄彼,只怕难以服众……” 胡惟庸斟酌着言词,望着朱元璋出声说道。 这个时候的胡惟庸,看起来已经和之前没什么区别了。 还是显得特别的尽心尽力做事,似乎丝毫都没有受到之前,他儿子身死的影响。 朱元璋闻言哼了一声道:“有什么不好的? 咱没把他们抓起来都给砍了,就已经足够了! 区区弹丸小国,还在那里上窜下跳! 之前斩杀咱使者的事儿,咱他娘还没给他算呢!” 朱元璋说起这话时,七个不服八个不愤。 带着强烈不满。 胡惟庸闻言,心中是不由的一喜 但是表面上却道:“陛下,这儿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么久。 而且,后来这倭国那边也低头服软,认了错。 此事,乃是关系我大明之声威。 要不……陛下您先息雷霆之怒?暂且把这倭国给加上如何?” 朱元璋闻言骂一声道:“过去?过个逑! 咱心里面都记着呢! 还关乎大明威严? 使者之前被斩了,这就是威严了? 咱能允许他们派人来我大明,参与大朝会便已足够了。 还想让咱在此之前,和接待其余藩国使臣那般接待他们? 想啥呢? 咱们不把他们一个二个都给砍了,就已经是足够彰显了我大国的气度! 这高丽,安南等这些地方,可没有什么倭奴,来侵扰我大明沿海。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没他们的份儿! 只管安心等着正旦大朝会吧!” 朱元璋懒得在这件事情上多说。 直接就对这事儿定了性。 当初他取代了元朝,派人前去周围宣布宗主国身份之时。 倭国那边,把使者给斩杀的这事儿,他到现在都还记得。 这是他心里面的一根刺。 当时他就想要抄家伙,跨海而去,派遣兵马将倭国给直接横推了。 只是元朝时忽必烈,接连在征倭上遭遇惨败的教训在前。 再加上倭国那边,距离大明这里,着实是有些远,隔山陷海。 征伐不便。 大明这边,又刚刚立国,又有着诸多的事情需要解决,把那么多的精力,放在那边不划算。 所以便一直忍着没有发作。 按照原本的历史,随着他执政的时间越长,心很多想法都会发生改变。 会觉得周围的那些蛮夷,距离太远,又太过于贫瘠,征伐他们不划算。 真的就这么打过去,很容易就会把大明给陷入到泥潭之中。 所以按照原本的历史,在后来他直接弄出来不征之国。 将周围的很多偏远小国,都给列为了不征之国。 免得今后,有哪些儿孙,会把把大明给拖入泥潭之中。 但是现在,随着梅殷的出现,以及朱元璋又得到了模拟器。 不少的想法都发生了改变。 他已经不觉得,倭国过远,不能惩罚。 也不觉得海外过于贫瘠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