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百姓手里有钱,才能够把生活过好。 才能够有更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他深知国家也好,百姓也好,手里面有钱,到底有多重要。 所以对于二妹夫说的这些,是很认同的。 再想想梅殷给他所说的,藩王外封的事,以及今后发展商业的事儿。 还有开海禁,重设市舶司的事儿…… 这些诸多的话,融合到一起之后,竟一下子就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路。 一条真的好好施行下去,能够让大明变得不一样的路。 这让太子朱标一时之间,都忍不住在想,这事儿,自己家二妹夫是不是在很早之前,就有所考虑? 因为二妹夫所说的这些,前后之间跨度很大。 却偏偏又能够联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不错的体系。 朱标心里面产生了一些怀疑。 这些……真的都是刘伯温所言吗? 真的是二妹夫听了刘伯温的话后,才得到启发,所想出来的? 朱标觉得,或许……并非全都如此。 青田先生确实厉害,这点没得说。 但自己家二妹夫,本身也确实是非常有才华。 自己这个二妹夫是真不简单,非寻常人所能比。 “二妹夫,那……这么做之后,会不会……令的很多的人,在今后都会抛弃土地。 都跑着去经商? 若大家都去经商了,那土地谁来种。 人口流动也必然很大,难以管理。 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如此过了片刻之后,朱标又望着梅殷,说出来了他心中的疑问。 这事儿,是他必须考虑的。 趋利避害,追逐更高的利益,那是人的本能。 在重农抑商的前提之下,尚且会有很多的人,去做生意发家致富。 那今后,朝廷若是不这么做,甚至于还鼓励商业发展。 那必然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经商当中的好处。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甚至于会放弃耕耘土地,参与到经商之中。 如此一来,会不会形成土地抛荒的问题? 真的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又该怎么办? 生产不出足够的粮食来,对于大明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自古民以食为天。 百姓的肚子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就比如自己爹,若非是饿的活不下去,也不会造反。 金银这些东西确实很重要。 可要是没有粮食,只剩下金银,那也一样不行。 是要出大问题的! 梅殷听到自己家大舅哥所说的话后,忍不住对朱标竖起了大拇指。 还别说,太子朱标想的就是远,是真有水平。 自己和他现在,不过是才刚刚谈起这些。 他在此之前,甚至于都没有多往这方面去想过。 可是在自己和他说的这些话,朱标却能够这么快的,就想的这么深远。 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比拟的。 自己大舅哥这个太子,是一点都不虚。 当下便开口道:“大哥,其实这个事,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 但是大哥倒也不用太担忧。 人是多种多样的,所擅长的方面也有很多不同。 而且整体上而言,很多人那都是容易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意出去。 后面有人见到别人经商挣钱后,肯定会去的。 但也会有很多人,不会这么做依旧会种地。 因为经商,并没有那么好做啊有赚的也有赔的。 不能只看见贼吃肉,不能没看见贼挨打。 有些人赔一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会返回去接着种地…… 当然,这只是从个体方面去讲。 从整体上而言的话,经商的肯定会越来越多。 但是大哥也不用担心,大量土地会被抛荒。 因为等到大明,真的能达到,有着很多的百姓会放弃好好的土地不种,转而去经商。 那说明大明的商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特别强大,特别繁荣的地步。 倘若真的能发展到了那个程度,对于大明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 说明大明在整体上而言,社会结构有了一个新的突破。 各方面的物资,有了一个极大的丰富。 到了那时,官府只收商税,就能收的盆满钵满,国库充盈。 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府也可以出手做出一些事情来。 比如可以减少对种地的百姓,征收的赋税。 减少三分之一,一半,甚至于全免…… 在这种情况之下,会不会就会有更多的人来种地? 甚至于大明商业发展的好,到了后来,国家还可以从商税里面,拿出一部分,对百姓进行补偿。 比如种地,不仅仅不用交纳田税。 相反,还可以按照耕种的田亩数,发放相应的补贴。 一亩地就给补贴一定的银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土地会被抛荒?” 听到了梅殷说的话后,太子朱标神情为之一滞,梅殷的目光都多少有些变了。 整个人都显得的格外不可置信。 有被梅殷所说的话给惊到。 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用商税来补充田税。 大量减免百姓种地的税收,甚至于到了后来,百姓种地不用缴纳田税,相反还能能够得到官府补偿。 这……这也太过于惊人了吧?! 这是一个,朱标在此之前想都没有想过的方向。 不说百姓种地不交税,反而还拿钱从官府这边拿钱了,仅仅只是把田税,减少个一成两成,在如今这个时候,都能够令的诸多百姓欢呼雀跃。 倘若自己大明,有朝一日,真的能够达到百姓种地不收税,甚至于能够达到从官府这边能拿钱。 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啊?! 这等事儿,朱标都不敢想,只要想想,就让人觉得离奇,振奋! 但倘若大明有朝一日,真的能达到这样的一步。 那大明的国度,也必然会变得固若金汤! 江山社稷稳固,谁还能够撼动? 因为种地的人,终究还是大多数。 而只要那些种地的百姓们,不会没有饭吃,至少饿不死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会有太多的人,跟着别人造反,出现大规模的叛乱? 想要对付自己大明,想要推翻大明的统治,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这等画面,实在是太好了! 好的太子朱标,一时之间都有些不太敢想象了。 “二妹夫,你……说的这些,真的能够达成吗?” 一阵风儿吹来,令得朱标身上一凉。 让他猛地惊醒,重新返回到了现实。 对梅殷问出了这样的话。 不是他不愿意相信,实在是二妹夫梅殷,所说的那些太过于惊人,太过于离奇。 完全超乎人的想象。 让他不敢去相信…… 梅殷闻言,望着太子朱标道:“大哥,这事儿想要达到很难。 需要有着一系列的发展,一系列的改变才行。 但是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哥,只要大明能够一直发展,一直朝着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那么,有朝一日,这等景象肯定能够实现。 但具体要多少年,又发展成什么样,我就不清楚了。 这事儿谁也说不了。 甚至于,在父皇和大哥当皇帝的有生之年,都难以见到……” 听到梅殷这么说,朱标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道:“二妹夫,我相信你! 我愿意相信你说的是真的! 今后我大明,也必然会朝着二妹夫所说的这些去走!” 朱标神色显得坚定的说道。 这不是说,他真的已经完全相信了梅殷所言。 而是说他愿意相信梅殷所言。 因为梅殷所说的这些,实在是太过于美好。 让人不忍心去怀疑,愿意相信这些是真的! 至于说,在父皇还有自己的有生之年,难以看到这些。 朱标也同样是做好了心理准备。 当然,就算是看不到又能如何?只要父皇,还有自己在的时候,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去走。 能够看到大明,在一日日的变好。 可以超越汉唐,那边已经是够了。 做事情一向显得的比较谨慎的太子朱标。 这个时候,也是难得的出现了满腔的豪气。 既然如此,那就做下去吧! 开海,设立市舶司,发展商业,一步步的去做,看看自己大明,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看着自己家大舅哥的反应,梅殷心里面也满是笑容。 成了! 这次的事儿,要成了! 自己的这一番苦心孤诣没有白费。 到了现在,终于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胜利! 让大舅哥接受了自己所说的这些。 梅殷自然知道,大舅哥接受这些,距离这些事情能够推行,并实现,还差得很远很远。 但是对于他而言,这已经算是一个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 如今是大明初年,洪武时期,各个阶层的力量还没有那么强。 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能够镇住场子。 很多事情,只要能够说服朱标,说服朱元璋这个老丈人。 只要他们想去推行,那么在接下来有很大的可能,便可以将其给推动。 而有些事儿,只要推行的时间长,涉及的人越来越多,把越来越多的人给带入进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