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非是这事儿比较重要,大哥肯定不会如此做,驳了吕氏的面子。 对于自己家夫君,在大哥父皇他们那里,有多大的面子也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大哥能够亲自来到双水村这边,找自己家夫君谈论,吕氏都需要回避的重要事情。 别的不说别的,仅仅只是这一点,就能够让人看出很多的东西来。 不过宁国公主,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别管怎么说,吕氏都是她的嫂子。 她也没把吕氏当外人。 所以马上就开口,对吕氏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对吕氏进行安慰。 “对,他们不喝,这茶咱们自己喝。” 吕氏说着,就把一杯茶端起来,给了宁国公主。 另外一盏茶自己端起来喝。 虽然嘴上是如此说,可实际上心里面却特别的难受。 对宁国公主,也升起了深深的不满。 觉得宁国公主,是两面三刀之人。 嘴上如此说着,像是在宽解自己。 可实际上,却是在对自己进行的嘲笑。 在看自己笑话! 为自己刚才到那边碰了一个钉子,而幸灾乐祸。 之前的时候,自己怎么就没有看出来,这个小蹄子这般的阴险? 这样的不可理喻? 竟然敢这般的,不尊重自己这个嫂子! 朱有容这个小蹄子,果然不是个好东西。 怪不得之前成亲之时,连个正经的婚礼都没有。 如此不受父皇等人的待见! 怪不得只配嫁一个种地喂猪的人,在这边跟着喂猪! 这就是报应! 老朱家的这些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泥土味,都是一辈子也高贵不起来货色! 吕氏这个时候,倒是一下子将方才在朱标那边受到了委屈,都给扣到了宁国公主的头上。 把宁和公主的一片好心,都当成了驴肝肺。 只能说,心思阴暗,卑鄙的人,看什么都带着不顺眼。 容易把别人想的,如同自己一样的无耻…… 梅殷看着吕氏,端着茶水灰溜溜的离开。 还强行装做一副什么都没有发生,觉得自己没有看出来的样子,不由的暗自冷笑。 吕氏这家伙,还当真是拎不清自己的分量。 总觉得她有多高贵,觉得别人都是傻子。 不知天高地厚, 现在好了吧? 被太子朱标这个大舅哥,当面来了这么一出。 有她受的了! 这一下,只怕她会难受上很久吧? 只能说,有些人自作聪明,偏偏要过来自取其辱。 这次她若不来上这么一手,肯定没那么多的事儿。 只能说是自找的。 如此想着,梅殷倒也没有在这事情上多言。 接着之前的话,开始在这里给朱标说起了他们之前正在进行的话题。 这事儿很重要。 和这件事情相比,吕氏这个不知天高地厚,自命不凡的女人,实在是差远了。 “大哥,你想说的是,周朝分封天下,从而导致后面周王室力量不断缩小。 而那些被分封出去的众多诸侯,不断了的崛起壮大。 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争天下。周王室名存实亡。 到后面更是彻底的消失在历史长河。 被其余的诸侯给取代?” 梅殷望着朱标,出声询问。 朱标听了梅殷的话后,用力的点了点头。 表示对梅殷话的认同。 他心里面,其实就是如此想的…… 在听到梅殷所说出来的、把藩王分封到外面之后。 朱标心里面,其实在第一时间里所想到的,就是周朝的分封制度。 同时也想起了,周朝的藩王分封制度,所带来的各种弊端。 也是因此,朱标才会在此时,说出了这方面的考虑和担忧。 周朝分封,除了分封功臣之外,其实大多数分封的都是宗室同姓子弟。 当时还用了宗法制来,通过血缘关系来进行维护地方诸侯和周王室的关系。 把那么多的诸侯,分封出去,让他们去建国,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拱卫王室。 一开始时,这样的办法,所取得的效果确实很不错。 可是到了后来,各方面的问题就开始不断的凸显出来。 周天子式微,权威不在。 诸侯都不再听周天子的话。 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开始名存实亡。 西周之时倒还好,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周天子还是能够调得动天下诸侯。 天下诸侯也要奉周天子为主。 但是到了东周之时,这事情就根本性的改变。 周天子权威越来越小。 一段儿时间后,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名存实亡。 春秋五霸时,周天子这个天下公主,实际上成为了他们的附庸。 也成为他们所打出来的一个口号。 抢占大义。 比如尊王攘夷…… 周天子实际上控制的地方,只有其王邑以及其周围的、十分有限的土地。 春秋时期倒还好,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最起码还存在。 等到到战国时,周天子存在感越来越低。 天下完全成为了战国七雄,相互逐鹿的舞台和战场。 甚至于到了战国后期,周天子都没了…… 朱标看过的史书不少。 对于这些还是比较清楚的。 也正是因为,他才会升起浓浓的担忧。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二妹夫所提出来的,把藩王封到外面去的办法,若是仔细论起来的话。 和周朝的分封天下,其实也没什么两样。 既然周朝分封诸侯,最终会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出现种种事情。 那自己的大明,对外进行分封后,长时间下去,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肯定会出现的。 到了那时,别管是春秋五霸也好,战国七雄也好。 朱家的子孙,又必然会厮杀到一团。 无数宗亲会因此流血,死掉。 这等事情,和朱标的初衷相违背。 也是他不想看到的事情。 若是二妹夫这边,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来把这个事儿给解决了。 那他还真的会在,二妹夫所提出的这个解决办法上面存疑。 “大哥,你这么想,其实也很有道理。 但是有些事情,我与你说一说,你或许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周朝的分封,最终的结果确实是如此。 这点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过程却并不太一样。 提起周朝的分封制,很多人都会觉得周朝很傻。 明明是上好的国土,却偏偏不自己掌控。 而要将其给分封出去,便宜的诸侯。 并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混战…… 其实这么想是错的。 因为这完全属于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忽略了周朝建立时的事实情况。 忽略了周朝实行分封制的背景,以及生产水平。 脱离了当时的这些实际条件,以如今达到的水平和目光,去看几千年前的事情。 肯定会有失偏颇。 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依照当时的生产条件,还有社会制度。 周朝根本就无力,控制那么多的土地。 周朝的分封天下,也并不是说,把已经打下来、治理好了地方给分出去。 而是说把众多,根本不受周朝控制的地方,封给了同姓子弟,还有那些功臣。 有很多,根本就不是周朝本身所控制的地方。 至于那些经营好的地方,都在周天子手中牢牢的握着。 周王室那些被分封出去的诸侯,是要自己去打拼的。 来到封地,需要要筚路蓝缕,搞开发。 依靠他们所带去的护卫,还有其他的一些资产。 到那里,把那些蛮荒之所,给建立起来。 当时诸侯就蕃,最多的情况便是这些人到了那了以后,就赶紧筑城。 然后依靠着城池,和外面的众多的蛮夷作战。 收编,擒拿,奴役那些野人。 以城池为中心,朝着周围发展。 而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出面前去就蕃的诸侯,被外面的那些蛮夷给围了城,打的不敢开门,依靠城池苦苦支撑的情况,也非常的多。 历史上,传下来了诸多的称呼。 比如南蛮,北戎,西狄,东夷这些……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在当时,我们华夏的周围有着多少的敌人。 可是发展到现在,哪里还有什么东夷? 南蛮虽然还有,但是现在咱们眼中的南蛮,和当时称呼当中南蛮,可天差地别。 当初称呼里的南蛮之地,到了现在,都已经成为我华夏的锦绣河山。 至于北戎,西狄这些,也同样是被灭掉了不知多少。 比如秦,一开始就在边陲之地。 而且地方还很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