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梁皇的死讯被隐瞒了起来。 表面上,依然是太子林南笙监国,燕王凌宁担任兵马大元帅,统领天下兵马,兼任太师统管三省,权倾朝野。 至于暗中,朝中三省六部十六卫及九卿的长官,都被凌宁掌控,包括太子林南笙。 可以说,现在凌宁就是皇帝,只不过还没有称帝罢了。 而南部各州各县,面对打来的三路大军,全都打开城门,热情欢迎,不敢有丝毫的抵抗。 一是抵抗不了,二是现在没有反贼了,不需要抵挡。 凌宁的北幽军是反贼吗? 当然不是! 他是奉天清君侧的忠义之师。 官方都认可了,那还能有假吗? 既然不是反贼,那么自然归顺。 当时间来到八月,大梁南部各州全部归顺,荆州的八万水军,在苏秦和周瑜的配合游说下,也全部归顺,并被周瑜接管,再无后顾之忧。 消息传回京都后,凌宁大喜。 而后, 凌宁把心腹谋士召集过来。 正所谓,破而后立,现在大梁国被折腾了一圈,各地的府兵制已经名存实亡,为了更好掌控全国,保证控制以及尽快的休养生息,接下来,就要重新整顿全国的各个兵府,并且在关键地方驻兵。 经过数天的讨论,凌宁颁布了最详细的兵力驻守命令: 扬州驻兵两万。 庐州驻兵一万。 荆州驻兵两万,另有八万水军。 蜀州驻兵四万。 文州驻兵一万。 剑州驻兵两万。 洛州驻兵一万。 徐州驻兵两万。 庆州驻兵两万。 易州驻兵三万。 津州驻兵两万。 … 此次驻兵,都是在大梁的一些兵家要地和要冲之地驻守,不仅能起到威慑周边各州府的作用,还能在面对大陈国、大赵国、南诏国的进攻时,能最快时间形成防御和反击。 另外,再加上各州的兵府也需要兵力,虽然人数八百到一千二不等,但架不住兵府的数量多啊。 这一番兵力分配下来,就需要四五十万的兵力。 虽说把总兵力拆分了,但是化整为零之下,保证了凌宁对各州的掌控。 剩下的三十万兵力,则返回京都。 另外,凌宁的系统内还有二十二万兵力没有降临! 没错,足足二十二万! 这二十二万的降临战士,主要来源于四部分。 一是函谷关内被冰雹砸死的将士。 二是歼灭大赵国赵无双所部的敌军。 三是消灭永安侯王冕之所部敌军。 四是白起进攻大陈国北原塞军镇的敌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