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傍晚时,一场雷雨扫去了炎炎暑气,难得叫人觉得爽快了些。 翁娘子正忙着准备晚上的生意,就见两婆子相携着进来了。 做惯了生意,眼力就练出来了。 这两人只看衣着装扮,很干净整齐,头发梳理妥帖,但料子普通,头上也没有打眼的首饰,只点了根银簪子。 是外城普通人家的老妇人模样,按说,她们是不会到内城的酒肆吃饭来的。 可这两人没有老妇的佝偻,腰板直,往那儿一站又有勋贵人家规训出来的仪态。 翁娘子不会怠慢客人,笑着问:“两位妈妈里头请。” 其中一位道:“我姓窦,这位姓张,我从前伺候过大姑娘……” 说到一半她自己反应过来,改了口:“错了,现在该叫夫人了,我以前伺候过夫人,去岁还见过夫人与姑娘,前日夫人使人往我那铺子里递话,说有事寻我们,我就叫了人一道来了。” 翁娘子一听,忙把人往楼上引:“夫人在雅间,两位嬷嬷当心楼梯。” 雅间。 听见敲门声的阿薇开了门。 她见过窦嬷嬷。 之前想寻柳娘子,阿薇就和陆念去过窦嬷嬷的杂货铺子,问她要的柳家地址。 后来,窦嬷嬷也来过府里,问个安,也陪陆念说说陈年旧事。 “窦嬷嬷,”阿薇笑着唤了声,又看向另一位眼生的,“这位是张嬷嬷吧。” 张嬷嬷忙应声。 人进了雅间,陆念请她们坐下,茶水添上,这才说起了正事。 “我想问些安国公府的旧事,”陆念道,“也是运气好,听窦嬷嬷说、张嬷嬷曾在国公府里当过差。” 京中世家不少,用的人手多是家生子。 但各家有各家难念的经,也就避免不了从外头买人。 就像陆念,她闺中不想被岑氏拿捏住,自己从外头买回人手,其中便有窦嬷嬷,以及眼前这位张嬷嬷的胞姐、已故的张嬷嬷。 这些“流通”的仆从也是香饽饽。 他们寻常签年契,已然学过这种规矩,只因年头到了、或者先前的主家不再用他们才放出府来,对于急着用人的新主家来说是很不错的选择。 窦嬷嬷原先在一位三品官府中做事,主家告老还乡,她没有跟着去,通过牙人被陆念挑中了。 陆念远嫁离京,又给了一笔遣散银钱,窦嬷嬷靠着这钱开了铺子,也就不再以给人当差谋生了。 而已故的张嬷嬷拿着遣散钱后、再辛苦了几年,才歇着享了几年儿孙福,三年多前过世。 眼前的这位妹妹张嬷嬷,看着也是年近五十了。 “早年辛苦,也是运气好进了国公府,从洒扫丫鬟做到个小管事,”她的笑容很温和,姿态十分板正,“后来出了府,辗转换了些主家,现如今这家是打听到我曾是国公府里的,叫我到府里教导仪态规矩。 就是个管教婆子,平日指点一番,算是又清闲又体面。 我们这些人平素多少都认识,又因着我姐姐的缘故,我与窦嬷嬷亦是旧识。 您让她打听安国公府放出来的人,她就问到我这头了。 只是夫人,我离开国公府差不多都有三十年了,怕是答不上什么来。” “嬷嬷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不碍事,就当拉家常了,”陆念笑着道,“妈妈在府里时,世子和章瑛那对兄妹出生了吧?” 张嬷嬷道:“出生了,我是他们周岁后离府的。” “那嬷嬷见过章瑛的姨娘温氏吧?”陆念问。 “见过。” “嬷嬷与她熟悉吗?知道她多少事情?” 张嬷嬷迟疑起来:“您知道的,做我们这行的嘴巴不能乱,府里事情往外头说,这不合适的。” 陆念的手指点在了桌面上。 张嬷嬷这才留意到,陆念的手下是一封信。 陆念拿给她:“章瑛送来的,她想知道她姨娘的事,但她无人问。” 张嬷嬷展信看,阿薇给她添了茶。 信是真的,并不是她们伪造的,当然,信上内容也在阿薇和陆念的意料之中。 章瑛想多了解温氏,可她无处下手。 就像曾经的陆念一样,阖府上下,找不到另一个对岑氏同仇敌忾的人,只能从外头买人。 但章瑛的处境又和陆念不同,于是她在纠结犹豫后写了短短一封信、让岑淼交给陆致转送到广客来。 这两人以前也算是姻亲。 陆致比岑淼大一岁,辈分上比岑淼小一辈,以至于他从来不爱跟对方往来。 岑淼不是个爱摆姿态的,陆致别扭,他也别扭。 说到底,便是一个“不熟”。 以至于不熟的岑淼请陆致转送信件,陆致嘴上应了,私下找阿薇求助。 “外头说什么章大人和姑母……我是不信,岑淼他母亲是不是当真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