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般唱戏姿态,如今看着是真简单,但就是有效。” “自那之后,岑氏依旧喜爱松子,照旧用着,我依稀记得我去蜀地前、家里都是常备松子的。” 说起来,从那时起也过去十几年了,人有口味变化亦不稀奇。 至于是何时有的变化,她们光琢磨肯定琢磨不明白,但对个账就能对出端倪来。 阿薇去寻了桑氏。 家中一切采买都有账册,松子本身值些银钱,不属于大手一挥随便带过的品类。 桑氏答应了给方便,便是一点不为难,甚至都没有问阿薇为何要翻账目,只要姚嬷嬷陪着慢慢看。 这一看,答案也不叫人意外。 同样是两年前、也就是岑氏病了一场之后,府里对松子的采买就少了下来。 到如今,逢年过节少不了,但平素用的不多。 阿薇便详细问桑氏:“母亲说,幼时家中常备松子,我观舅娘接受中馈后,采买上很少有了。” “大姑姐想吃?”桑氏问,“想吃我便叫人去干果铺子买。” “《本草纲目》上说,这松子气味甘小无毒;主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肥五脏,散诸风、湿肠胃,久服身轻,延年不老,”阿薇过来前特特背了,“好东西呢。” 桑氏听得笑了起来:“我倒不晓得这么多,只偶尔嘴巴闲着、让人抓几样干果来吃,听你说了才知道是这般好东西,以后倒是可以常吃。” 阿薇点了点头。 久服身轻,延年不老。 明明是延年益寿的东西,按说越老该越重视,但岑氏现在就不吃了。 怪得很! 桑氏办事灵通。 春晖园为了松子都查上账了,岂是嘴馋这般简单? 她当即让姚嬷嬷去铺子里买了五斤回来,直接分去各处。 秋碧园那儿,是桑氏亲自送去的。 此时正值傍晚,李嬷嬷听说桑氏过来,快步迎出来。 “侯夫人午歇未起。”她道。 桑氏关心道:“可是昨晚上睡得不好?” 岑氏白日补睡已经有很多时日了,主仆之间早就备好了一套说辞。 李嬷嬷便叹了声,道:“眼瞅着深秋入冬,侯夫人有些咳嗽,夜里干咳醒了几次。您知道的,她从前就有久咳的毛病,白日里不显,一到半夜就难受。” 桑氏又问:“好似没有请大夫?还是请来看看吧。” “奴婢也劝,侯夫人说是老毛病、不耐烦请大夫,奴婢就让炖点梨子汤润一润。”李嬷嬷道。 两人正说着话,里头小丫鬟出来,说是侯夫人醒了,请世子夫人进去。 桑氏本以为这趟走空,没想还挺巧。 内室里,岑氏已经坐在梳妆台前了。 睡了一下午,她这会儿气色不错,笑着问桑氏道:“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桑氏没有立刻说明来意,只好生关心了岑氏的身体一番。 婆媳两人平日虽未有多亲密,但起码面子上十分和睦。 岑氏感叹了几句“老了”。 “说来,我是给您送零嘴来的,”桑氏把话题转正了,袖中取出一油纸包,一面打开一面道,“铺子里说是今年的新货,这批货好,个头大,炒得也好,我便让人买了些,家里尝个新鲜。” 岑氏正梳头,并未看清纸包里的东西,顺着问道:“是什么零嘴?胡桃,还是玉山果?” 而边上,李嬷嬷看到那纸包里的松子时,脸色霎时白了三分,不由自主看向了岑氏。 岑氏浑然不觉。 桑氏笑眯眯的,顺手剥了一颗,拿着走到岑氏身边,摊开手给她看:“您看,个头是挺大吧。” 岑氏垂眸,视线落在桑氏的手心。 待看到那颗白玉一般的松子仁时,她的眸子瞬间一紧,身子不由僵了下。 桑氏注意到了,却佯装不觉,继续说着:“那卖货的还说,这东西‘久服身轻,延年不老’,我原就当个零嘴都被说得意动不已。” 岑氏扯了扯唇角,笑归笑,却是勉强:“卖货之人,自然是什么好话说什么了,铺子里的每样吃食都能说出花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