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回家种地-《全科医师》
            
            
            
                
    第(2/3)页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儿童神经科的主任医师,一个大胖子,体重应该在200斤以上,个子还不高,不到一米七,肚子挺得很高。
    “我其实也不能确定诊断百分之百准确,我手里的资料不齐,我之所以这样诊断,主要的还是凭经验。”
    刘牧樵检索了30万个病例,有7例同类的病例,影像学资料很相似。
    凭经验?
    嗡嗡声又起了。
    要是在其他的会诊场合,刘牧樵换成另一个人,一个住院医,一个主治,或者是副主任医师,这群教授不呵斥他才怪!
    会把他轰出去!
    你说凭经验?
    你当我们都是死人?
    你小小年纪,在我们面前说凭经验?说大话也不怕掉下巴!
    可是,今天,没有人呵斥。
    胖子主任医师说:“见过几个类似的病人?”
    刘牧樵觉得这话不妥,说:“表述有点儿不准确,不能说凭经验。我有7例类似病人的资料,影像学非常像。这个患者,我没有其他的资料,所以,不能确定。”
    “我把其他资料调过来给你看。”胖子医生打开电脑,输了一组数字,很快,屏幕上传过来了患儿的数据。
    刘牧樵浏览了一下一般情况,接下来就是重点看化验结果,特别是三次脑脊液的化验。
    大约用了10分钟,刘牧樵说:“你们可以针对放线菌治疗了,我估计诊断不会错,这是我见过的第8例放线菌脑膜脑炎。”
    胖子医师顿时感觉浑身无力,怎么得了,一个小哥,竟然有辗压性的优势。
    他站不稳了,一屁股做下去。
    “咔嚓!”
    木质的沙发崩塌了。
    教授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回家种地去!
    我还是回家卖米粉算了!
    过了一会,主持人还是按程序问了一句,“曾教授,你认可这个结论吗?”
    胖子教授还捂着背,说:“我也没有理由不认可啊。”
    刘牧樵已经在看第三个患者的核磁共振片了。
    “这个患者你们考虑是对的,他是继发性精神病人,病变部位在左侧颞叶,病灶性质还不好确定,低密度影,但是,这个低密度很难被发现,是病毒感染,还是朊病毒感染,我不敢下结论,因为,我对于这种神经疾病不在行,不敢下结论。”
    “你可以标记一下哪个地方是病灶?”一个瘦高的教授问,他是脑病科的主任医师。
    刘牧樵把这张核磁共振片投影到墙壁上,“这儿,这么一个椭圆形。”
    噢!
    嘶!
    麦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