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毕竟李氷氷的直接对比对象,就是她的老板哥俩。 “喂,韩总,您可好久没找我了。”张远客客气气的说话。 “最近韩小姐还好吗?” “好的很,你给安排去好莱坞学习了一趟。” “她写了几篇文章,在中影内部做了报告,效果不错。” 那是一定的,老韩喜欢拍大片,韩家钕做的报告,肯定也是总结外国大片的拍摄经验,刚好对他的胃口。 “那就好,之后若有机会我再联系您。” “哈哈哈,不错不错,你这事办的还算漂亮。” “先不说这个了。”老韩语气稍稍正式了一些,但依旧因为他的话心情不赖。 “我给你打来,是通知你《叶问》的上映档期。” “现在给你定到4月底。” “啥?”张远高挑眉头。 自己之前关照过,也一直和香江那帮老板们说,这片子最好放到国庆或者抗战胜利纪念日这种比较有意义的日子放映。 抗战胜利纪念日是九月三号,国庆是十月一。 这俩位置都是上好的档期。 张远其实也抱着找个借口蹭档期的心思。 同时他给《叶问》这戏的定位是抗日神剧,得和爱国扯上关系才好卖钱。 因为张远清楚,做大事三个条件。 钞票,钞票还是钞票! 拍电影不赚钱,不让那帮香江佬有收益,自己还怎么当话事人? 你现在给我定到4月底? 这又不是啥好时候。 “韩总,你是了解我的。” “我这人一向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认真拍戏,严格遵守一切规矩。” 韩三品:…… 你这说的是谁啊? 是你吗? 老老实实这个词和你有半毛钱关系吗? 老韩见他“起范”就头疼,赶紧打断。 “停停停。” “别废话。” “搞得好像我要折腾你似得。” “你先听我说完。” 老韩的意思是,国庆档的水很深,你把握不住。 而暑期档更是不得了,《哈利波特6》,《冰川时代3》,《飞屋环游记》,《变形金刚2》。 你说吧,你要磕哪部。 听到这些名字,张远都直牙酸。 都是斗帝强者,碰谁都是灰飞烟灭。 不过张远想着,恐怕老韩都猜不到,09年的票房冠军并不是这几位。 而是一部灾难大片,《2012》! 这部戏愣是压倒了《变现金刚2》,在华夏搞定了年度第一。 这片在北美本土票房根本不能和《变2》相比,但最终总票房竟然相差并不多。 原因就在海外市场极受欢迎。 除了特效之外,这片子主要还是靠天然营销。 别的片子要宣发还得四处喊,他不用。 网络上早几年2012世界末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 这种言之凿凿的“世界末日”信息,每隔十几年就会大爆发一次。 跨世纪时还说要末日。 到2012年正一个生肖轮回。 再过12,3年,又说岛国要炸。 哎,照样有人信。 就和非典时期囤醋的,福岛时期囤盐的人一样,记吃不记打。 老百姓就爱听这种子虚乌有的大谣言。 而且这《2012》也的确会来事。 这片子和当时普遍爱把华夏拍成“大农村”和“古朴水乡”的好莱坞电影不同,给了个非常讨好,却又很现实的设定。 那就是所有方舟都是华夏建造的。 因为只有华夏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巨量的工程。 再看后来军舰下饺子……也不知道是电影有预见性,还是华夏有能力实现别人眼中的科幻。 这些大片,张远一部都不敢碰。 不是他怂,是市场决定的。 这时候华夏观众,或者说全世界观众的审美,还是以好莱坞为主。 国产片要和好莱坞正面硬钢而不败,还得再等10年。 “我给你算来算去,就四月底合适些。” “也就是你,一般人我还不给安排这位置呢。” 老韩和他解释了一番。 如果说2008年的主题是奥运,那2009年的主题,就是国庆。 因为09年是建国60周年。 所以这一年有大量与国家相关题材电影上映。 不过这类题材的作品,能赚钱的只是少数。 《铁人王进喜》,《沂蒙六姐妹》。 这种戏除了组织学生,机关单位的人去看,能卖出几张票? 卖不出票,院线就不愿意排片。 最多就给早上7,8点,拍一两场意思意思。 这样就会恶性循环。 这年头不光观众喜欢看好莱坞大片,院线为了赚钱,也是彻底偏向外国戏的。 但共和国60岁生日,你不能光想着挣钱。 别忘了你只不过是宣传口的一个工具。 所以上头为了扶持爱国主义题材作品,在09年给出了相当多的“特殊档期”。 “4月底算是抗日爱国周。” “对外没有这说法,但上头给下了内部文件。” “只要是归到爱国题材中,院线就有强制的排片线。” “并且一周内不能降低,这是规定死的。” “赚钱不赚钱,有没人看,都得排片。” “现在排在这档期,就两部戏。” “一部《拉贝日记》,一部《南京南京》。” “你这《叶问》能算抗日题材,还是打了擦边球的,没我去说,谁给你算在里边。” 哦……张远听到这儿就明白了。 《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这俩片子题材类似,都是讲南京大屠杀的。 而且这两部戏的背后,都是帝圈顶级关系户。 老韩:我和桦宜,陆穿谈好了,他们是爱国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