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没算上宣发成本。 这预算鹰皇肯定接受不了,一家也吃不下。 姜纹也有理由啊。 你要商业化,我就商业化。 既然是商业电影,就得用卖的上票房的演员。 姜纹打从一开始,就盯上了发哥和葛忧。 葛大爷还算好的,片酬高,但也高的有限。 大毛病在发哥这头。 周闰法开价向来是往天上走的。 他老把自己的片酬对标辰龙,李连界。 《满城尽带黄金甲》他就开出了大几千万的片酬。 但好在,这位最近不太顺。 两件事,但其实又是一件事。 为了去拍《加勒比海盗3》,放了一路捧他,带着他去好莱坞,连续失败还连续捧的吴宇森的鸽子,临开拍了说没空参与《赤壁》。 这下既得罪了亦师亦友的导演,《加勒比海盗3》中饰演的角色又饱受诟病,让其风评不佳。 再加上前阵子上映的新片《黄石的孩子》票房不咋地,应该是赔了。 所以最近身价往下出溜了不少。 然后,就有了那两封写给发哥和葛大爷的著名信件。 姜纹在书信中又是捧,又是吹,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顺便还装可伶。 不光文笔骚,内容也骚的一批。 尤其是给葛大爷写的,还“耳鬓厮磨,却非断袖”。 就是“同床,但不入身”的意思。 不过这都是其次,姜纹写这信的时候存了心眼,那叫一个两头忽悠。 给发哥些的信里,说葛忧已经商量好了,就等你来。 给葛忧写的信里说,发哥要来,你也赶紧吧。 其实一个都没说好…… 因为姜纹知道,这俩老演员互相看对眼,可就是没合作过。 他便以此作为卖点,给俩人都套上了。 但你不得不说,这俩演员选的好! 发哥人品搁一边,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葛大爷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姜纹除了欣赏,认死这俩外,还存着一个心思。 那就是用这俩大明星来拉投资。 所以,他其实不是两头忽悠,而是多方忽悠。 勾着这俩,还没说定,便又打算用他们的名字出去“骗钱”。 这不,就骗到了张远头上。 杨受晨一听说要1个亿制作成本,想着找外人加钱,不如索性把片子放到两岸影业的名下,让一帮大佬们共负盈亏。 凑钱也容易。 所以他让姜纹来找张远,就是为了拉钱。 杨受晨清楚,这公司他是大头,成或者不成,都得有他的态度。 若说别人,姜纹还未必乐意。 一定说是找张远要钱,老哥就来劲了。 这就叫人的名树的影。 经过这些年,投资了这些作品,张远钱多,事少,好说话的名声已经在外。 屁事少,不矫情,这都合姜纹的脾气。 他特别不喜欢和外行,尤其是小家子的老板打交道。 成天就是钱,又不懂艺术,烦人的很。 所以刚才一听说张远把那么大个代言都让给陈琨,心说这若不是大气大方,那世上就没有大气大方的人了。 才和老婆俩人都高兴起来。 因为当年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姜纹后期钱不够,只能边拍边找钱,非常痛苦,给他做下病了。 所以他拉投资还麻烦,非爽快人不要。 而且这位又是艺术家脾气,不像冯晓刚一部电影能塞八百个广告。 他倔,还不让搞植入。 就《让子弹飞》鸿门宴那场戏,有酒厂做植入。 只需要把酒放在桌上,漏出商标,不用喝,不用提,就给800万。 姜纹却死活不肯。 “这部戏是马识途的《夜谈十记》中一篇所改编的。” “讲了一个土匪假扮县长上任,与财主斗智的故事。” “我给他改编了,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老哥扬着下巴,骄傲的说到。 张远一听,《夜谈十记》,应该是模仿名著《十日谈》的模式。 “好,有功夫你发给我,我仔细研究一下,看一看这份大作。” “成!”这位粗着嗓子回到:“不过不是最终版。” “这会儿才第23版,还得再改。” 张远:第23版…… 我是知道你拍戏为啥费劲又费钱了。 你改剧本的功夫,冯晓刚戏都已经拍完了。 这位不光打磨剧本费事,拍起来还费事。 姜纹精神上像昆仃,但工作时,这位像星爷。 星爷也是谁都不服,和导演也得掰扯。 并且他俩拍戏时,除了反复打磨镜头,极考验演员耐心外,还从“不按套路出牌”。 台词都现改,你背了都没用。 片场拍着拍着有新创意了,剧本也当场改。 所以姜纹拍戏就没有不超期的。 而且姜导还保持着一个记录。 他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总共用掉了25万英尺的胶片! 光这些胶片就大几百万,这也是他后期缺钱需要临时找投资的原因。 电影胶片有“费效比”这个说法。 就是你拍摄用掉的总胶片与最终剪辑完的胶片的比例。 一般团队是10:1。 牛逼的像王晶这种赶工时怎么拍都行的,能干到3:1,甚至2:1。 这就是王晶被骂烂片王,却一直能有戏拍的原因,他很少亏钱。 而自打有电影这行以来,华夏电影届费效比最高的片子,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超过了20:1,一直无人打破。 不过香江那边还有高手。 墨镜王拍《阿飞正传》用掉了60万英尺胶片。 因为这性子,所以他早年当编剧被黄白鸣开除,后来拍戏又给老板邓光荣拖破产了。 张远明白,就姜纹,王家卫这种货,投资人一定要心大。 否则能被他们给活活气死。 “现在优在了。” “发哥也会来……对了,我听说你和发哥不对付,有这事吗?”姜纹喝了不少,涨红着脸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