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港来信[娱乐圈] 第118节-《有港来信》


    第(2/3)页

    围读在单独的小木屋里举行,这里进行了重新布置,以当作临时的导演组工作间。应隐在工作中从不迟到,早早地出发了。

    一路新雪覆盖,只有马蹄印深深。她抱着保温杯和热水袋走进去时,屋子里果然只到了一个人。

    这人很高,从背影看肩宽背阔,穿得与本地牧民无异——意思是,很单薄的黑色棉夹克,深蓝色牛仔裤,咖色工靴,让人怀疑他不是处在一个零下四度的冰雪世界里,而是春天。

    不过,当地的青年习惯了佝偻着肩,个个肩膀都耸得很高,两手插在裤兜里,他的姿态却很舒展,正将两手放在火炉上烘烤。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脸,望向被掀起的棉被门帘。

    “风进来了。”他说。

    应隐怔了一下,意识过来,往前一步走进屋子,手一松,那门帘重重地坠了下去,阻隔了外面的风雪。

    “我叫姜特。”他自我介绍,从炉子边后撤一步:“你看上去很冷,来这里烤火。”

    听到他的名字,应隐不算意外。他身上有电影感,将他从这粗糙贫穷的世界里剥离开来。

    姜特是一个毫无表演经验的新人,全剧组都不知道他是从哪冒出来的。《雪融化是青》官宣以来,无数人扒他的背景,甚至传言他家富可敌国、人脉深厚。但应隐看见他的第一眼,就知道那些说法是假的。

    他身上没有那种矜贵的气息,也没有富人的松弛感,反而充满了一种敏锐的警惕性,和封闭性。他像是随时会进攻,但在此之前,如果你不惹他,他不会对你感兴趣。

    应隐只一眼就明白,他与故事里的男主角哈英一模一样。

    “栗老师他们还没有来?”她抱着热水袋,垂眸站在炉前。

    她显而易见的有些不自在,不仅仅是因为与陌生异性单独相处,更在于姜特看她的目光,那么直接,那么探究,像一把剑穿破社交距离。

    “也许在路上。”姜特还是看着她,执着地问:“你还没有跟我自我介绍。”

    “你不认识我?”应隐有些啼笑皆非,在他深邃的目光中,努力装出不经意的模样。

    她的笑很淡,但足以点亮世界。姜特的目光避也不避:“认识,但一场认识,还是要从正式的自我介绍开始。”

    那一瞬间,应隐好像被定住。

    商邵跟她说过很像的话。

    他也是相逢装不识,耐心地等一份正式介绍。

    第75章

    原定围读开始的时间已到,但小木屋依然无人前来。应隐半推开凝了雾气的窗户,从晴日下顺着雪地往来路看。

    清早十点,当地时间八点,入目所及尽是白茫茫一片,但凝神听,四下却到处都是声响,马的哼鼻声,挤牛奶时奶牛的哞声,奶锅上鼎沸的咕噜声,哈萨克妇女的打馕声,喝奶茶时舒适的叹息声,都闷在各家的院子里。

    “还没有人过来。”应隐从窗前离开,将窗户拉上。

    插销很细,冷得生涩,她按了会儿,才将它插进孔中。转身时,没再靠近火炉旁,而是就地靠着窗台,与姜特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今天参与围读的人不多,各组的指导都需要先将本组的人员及器械安排清点好,因此来的人只有三个主演和导演、两位副导演及编剧。姜特瞥她一眼:“你可以打电话问一问。”

    应隐便真的打电话问了,直接联系了栗山,得到的答复是走错了方向,正往回走,让她再稍等一会。

    窗边气温低,那点漫漶进来的阳光可以说是没有温度。

    “你怕生?”

    “我没有。”

    “那么你怕热。”

    应隐只好重又走过去,在炉子边的沙发上坐下。沙发前放着长条茶几,玻璃下压着花布,上面的果盘里放着坚果果干,和一碟坚硬的馕。她来得赶,早饭都没吃。拣起一块馕撕了一下,没撕动。

    听到一声笑。她抬头,不明所以地看着男主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