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五百米下方,一条深度高达两米的铀矿层?”勘探局的领导也被这个消息惊住了。 虽然目前并没有进行大规模面积勘探,但是如此深的矿层不可能只是一条线。 “你们继续探勘,我马上组织人员前去支援。”勘探局领导觉得这可能是一条大型矿脉,连夜召集地质专家进行分析。 第三天,钻探深度依然是两米。 两米的砂岩层,全都是铀矿! 足足四米的铀矿层! 何教授现在已经有些麻木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站在一块黄金上方,现在明白了,下面是一块金矿。 “老何,电报还发吗?”唐光武的心情有些忐忑起来,他总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做一场美梦。 “发,怎么不发,没看到爱国同志还在检查钻井机嘛!”何教授看着那个忙碌的身影,眯起眼睛。 难道真如李爱国所言,这下面有一个百万级铀矿? 何教授也听李爱国在审讯中提到过此事,本来以为只是为了吓唬野尻,现在的结果却逐渐证实了这点。 勘探局在接到四米铀矿层的电报后,领导再也坐不住了,如此大规模的铀矿已经超过了勘探局的处理权限。 他将电报放进文件包中,站起身:“备车,去计划指导委员会。” “爱国他们已经抵达戈壁滩,开始钻探了?”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张副主任见到勘探局领导,笑着问道。 “他们取得了重大成果!” 听到这个,张副主任本来还没在意。 九一五勘探队虽归勘探局直属管理,级别却很高,搞出点成绩来不算什么。 “别着急,一把年纪了,怎么没点稳中劲儿。”张副主任是勘探局领导老上级了,趁机教育他两句。 “是是是,老领导,我确实太激动了。”勘探局领导接过搪瓷缸子喝口茶,然后才缓声说道:“九一五刚发现了一个深度高达四米的铀矿层,目前钻探还在进行中。” “噗嗤.”张副主任正喝了口水,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呛住,茶水洒了一桌子。 他也顾不得收拾,瞪大眼问道:“这么重要的消息,你怎么现在才汇报?” “.领导,是您让我稳重点。”勘探局领导觉得委屈。 “.”张副主任觉得勘探局都是一帮子石头蛋,一点都不知道变通。 不过此时他也顾不得这些了,背着手在办公室内走来走去。 “四米深的铀矿层,随着钻探深入,深度还可能增加不行,这事儿实在是太大了,我得马上汇报给李教授。” 提起李教授,勘探局领导也激动了起来。 这位可是国内地质方面的大佬,其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担任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外,李教授还身兼数职。 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地质力学研究室主任、原子能委员会主任、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近些年,李教授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 现在除了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关注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所以指导委员会只有在有了重要发现的情况下,才会汇报给李教授。 李教授正在上面参加重要会议。 接到电话后,李教授向上面请了个假。 “老李啊,要注意身体啊,有些事情该交给年轻人的,就交出去。”上面的几个老领导看到李教授急着赶回去,劝说道。 “现在指导委员会那边的工作已经交给老张负责了,只是这次有了重大发现,我得赶回去。”说完,李教授乘上专车离开了。 那几个老领导都觉得奇怪,没听说最近一段时间有什么重要的勘验任务啊? 李教授回到指导委员会后,立刻召开了大会,在会上听取了张副主任的汇报。 “九一五勘探队传来的消息可靠吗?”李教授很谨慎的询问。 “绝对可靠,这次勘探工作虽由九一五队负责,现场的主力其实是前门机务段的同志,另外还有气象站的同志跟着。” 听到这个,李教授觉得奇怪了,询问前门机务段的同志为何跟勘探队掺和在一起。 张副主任把地质勘探钻井机的情况汇报了一遍。 “钻井机?这是个好东西啊,难怪在短时间内,能钻探五百多米深。李爱国这个名字好像有点熟悉”李教授点头。 “就是前阵子研究出盾构机的那一位火车司机。” “难怪能搞出这么个好东西。”其他的领导连连点头。 张副主任此时又接着说道:“这次他们的成果不仅只有这点,还发现了小鬼子勘探队,鬼子也盯上了戈壁滩的铀矿,只是找错了地方。” 此话一出,领导们眼中的疑惑顿时消失了。 小鬼子虽然坏,却一点都不菜,要不然咱们也不能打那么多年。 轻视小果子,就是亵渎先辈的努力。 “看来李爱国的砂石铀矿理论有点东西。” “这次说不定真可以找到大规模的铀矿。” “九一五勘探队侧重于勘探,理论知识薄弱了一点,我建议咱们立刻派出地质专家前去支援。” 听到议论声,李教授沉思片刻后,站起身道:“我去吧。” “教授,您的身体”张副主任吓了一跳,要是李教授出了问题,那可是大事儿。 “我的身体没关系,目前国内的地质专家中,只有我的研究领域跟砂岩铀矿理论接近。” 其他的领导还要劝,李教授摆摆手:“各位,我是搞地质研究工作的!要是为了自己安全,待在办公室里面,那还怎么搞研究?!” 听到这个,那些领导们也知道李教授下定了决心,没法劝说了。 此次前往大西北,李教授联系了一批国内一流的地质学专家,目的就是为了搞清楚砂岩铀矿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预测铀矿的规模,提出开采规划。 那些地质专家得知在戈壁滩内出现了打破常识的铀矿后都很感兴趣。 西南地质调查所的黄教授表示三日后抵京。 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陈教授正带队在边疆进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由赵教授带了三个学生参与行动。 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也派了两个专家参与进来。 京城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东北地质学院等七八个教授也赶来了。 在李教授的号召下,一支由二十多位学者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很快组建。 这是国内少有的大规模地质研究行动,指导委员会按照规定汇报了上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