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周三,部里面送的五辆嘎斯卡车抵达前门机务段。 这五辆卡车车头和车斗破破呼呼的,早就超过了服役年限(如果有这玩意的话) 李爱国带着野生汽车专家检查了一遍,底盘没有什么问题,发动机磨损严重只要维护一下还能用几十年。 “这车的载重量不够,咱们还需要加固大梁,加装副车架。”李爱国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陈教授他们。 自己则带着野生汽车专家拆掉了车斗,在上面安装了液压泵组和井架铰接点。 按照李爱国的设计,车载打井机采取全自动设计。 操纵员操纵杠杆,完成从伸开井架到完成打井作业的全套动作。 这需要装配双作用液压缸作为给进回路。 各位读者姥爷都是机械大师,是不是觉得这个装置很眼熟? 没错,这玩意就是挖掘机、推土机的重要配件之一。 李爱国花费这么大功夫,也是为了搞这两样工程机械做技术储备。 泵组与发动机采用法兰联接,同轴度校准至0.1mm内,这个李爱国自己能搞定。 高压管路比较麻烦,这年月的管道承压远远不够,李爱国采取了钢丝编织胶管来替代,测试了一下,爆破压力≥80MPa,完全够用了。 这些李爱国和工作室都能搞定,钻头依然需要轧钢厂的帮助。 这次需要五个钻头,另外还有五整套打井机连接钻杆,液压支腿、钻架等钢铁构架。 “段长,这次咱们还是把加工任务交给轧钢厂?”李爱国见邢段长进到工作室内,站起身打招呼。 “可以。”邢段长点头。 轧钢厂这几次任务完成得都特别漂亮,也没耽误时间,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好。 李爱国打电话联系了李副厂长。 李副厂长听说前门机务段又有了新任务,显得十分高兴,带着几个总工来到了前门机务段工作室。 “你放心吧,这些东西我们保证保质保量给你们搞出来。”一番寒暄后,李副厂长让总工们研究了图纸。 图纸设计得非常巧妙,看上去很复杂,但是仔细拆分下来,依靠轧钢厂的加工工艺堪堪能造出来。 那几个总工诧异的看了李爱国一眼,怀疑这家伙是故意的。 李爱国确实是有意为之。 车载钻井机本身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只有最大限度使用最优秀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才能保证质量。 在工作室内,一直忙到傍晚,李爱国从机务段领取了这个月的营养品,骑着摩托车回了四合院。 刚进院,就听见二大爷家传出嗷嗷的怒骂声。 “你这是要把我气炸喽!好不容易转了正,你倒好,要辞职回保定?” “爹,不是辞职,春兰在保定那边都联系好了,我过去就能当车间领导。” “我不同意!这回能调进京城工程局,爱国费了多大劲?你这么干,让我往后咋有脸见他?” “我也不想啊,可我不答应,春兰就要跟我离!” 二大爷家吵闹声引来了不少人,许大茂也抱着许花在月牙门旁凑热闹。 二大爷家这吵吵声,把院儿里不少人都招来了。 许大茂抱着许花,在月牙门那儿探头探脑看热闹,瞅见李爱国回来,忙打招呼,冲刘家那边努努嘴:“我算看明白了,刘光齐跟傻柱是一路货。” 南易没跟傻柱打过几次交道,挺好奇:“这话怎么说?” “他俩啊,都是没主见的软耳根子,只不过一个听媳妇的,一个听别人媳妇的。”许大茂撇着嘴,阴阳怪气的。 想想也是,刘光齐是中专毕业,他的年纪跟傻柱差不多。 当年毕业时京城正缺人,他但凡有点心气儿,也能留在京城,结果跟着媳妇奔了保定。 在保定熬了几年,日子没起色,好不容易调回京城,又怕媳妇不高兴,打算再回保定。 这性子,跟傻柱还真有点像。 “真是白瞎了这块料。”李爱国本来挺看好刘光齐,有文化,还干过重点工程,要是能在工程局好好干,将来指定有出息。 可这事儿跟自己也没啥大关系,心里惦记着陈雪茹,跟许大茂和几个邻居打了招呼,就往后院走。 回到家,大嫂二嫂正陪陈雪茹说话,拎来两盒菊花晶、两包红糖。 仨人正嘀咕啥呢,见李爱国进来,立马闭了嘴。 “聊啥呢?”李爱国顺嘴问了句。 二嫂脸腾地红了,摆着手:“没、没啥……” “他大嫂,我得回去给行乙做饭了,这阵子他肠胃不好,厂里大锅饭吃不得,你跟我一块儿走不?”二嫂赶紧岔开话。 “本来想跟小妹多唠会儿……行吧,一块儿回。”大嫂应着。 俩人走后,李爱国从陈雪茹手里接过毛巾擦脸,提起刚才的事儿:“二嫂咋有点不对劲?” 陈雪茹左右瞅瞅,关上门小声说:“二嫂问……问咱晚上用啥姿势,一晚几次……” “啊?!”李爱国吓一跳。他记得二嫂性子跟大嫂不一样,挺害臊的,以前在陈家聊天都坐得老远,咋会问这个? “你小点声!”陈雪茹也慌了,差点伸手捂他嘴,“就二嫂那性子,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她还咋见人?” “这儿是四合院,谁认识二嫂啊。”李爱国洗了把脸,从陈雪茹手里接过搪瓷缸子,喝了两口茶水。 陈雪茹一边给他揉肩膀,一边说:“还不是因为她跟二哥没孩子,急的呗。” 这叫病急乱投医,再说女人堆里聊这些也正常,李爱国没往心里去。 只是想起前阵子俩人去算命的事儿,又多问了一句。 “你放心,我跟二嫂说了,那都是骗人的,她不会再去了。”陈雪茹说。 李爱国歇了会儿,就拿出图纸忙活起来。 车载打井机没几天就能造好,得赶紧把压井器弄出来,到时候能直接装上。 晚饭后,屋里风扇呼呼转着,李爱国图纸画了一半,门外传来敲门声。 “爱国哥在家不?”陈雪茹抱着孩子拉开门,外头站着刘光齐。 “是光齐啊,你爱国哥在书房呢,我喊他。” 李爱国早听见了,没等陈雪茹喊,就推门出来:“光齐,有事?” “嗯……”刘光齐一脸愁容。陈雪茹知道他俩有话说,倒了茶水,带着俩孩子去了中院。 晚上大院孩子都聚一块儿玩,大人也能松快会儿。 屋里,李爱国给刘光齐递了根烟:“光齐,咋了?” “爱国哥,你……你该听说我想调回保定的事儿了吧……”刘光齐接烟点上,狠狠嘬了两口,红着眼抬头看他,“你是不是也觉得我不该回去?” “不该!”李爱国没客气,直戳戳地说,“你当跨省调人是过家家呢?说调就调?” “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