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春、秋季开展“换季保养”,集中更换全车油液(如机油、齿轮油、冷却液),并对行动系统进行全面清洁与润滑” “冬季加强蓄电池保温措施,清理电极氧化物并补充蒸馏水,防止低温导致电压不足” “定期组织集体检修(如“车场日”),通过班组协作完成复杂项目并接受检查评比” 保养办法很细致,只是其中大部分根据坦克的保养方案而来,缺少针对性。 李爱国点点头道:“很不错,不过还有小部分需要修改。” 陈连长拿出笔记本和钢笔做出记录的样子。 李爱国接着说道:“战壕挖掘机需要每日检查液压油、发动机机油、冷却水等液位,确保处于正常范围,不足时及时补充或更换” “还真是疏忽了这点。”陈连长眼睛一亮。 “对所有润滑点(如销轴、回转齿圈)定期加注黄油,涉水作业后需更换受潮部位的黄油,防止润滑失效” “每周检查履带张紧度、轮胎磨损情况,及时调整或更换;山地作业需采用加强型装置并增加检查频率” 随后,李爱国根据系统里提供的维保手册,结合这年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 听得陈连长和那些技术骨干们啧啧称奇。 “这考虑得实在是太周到了,尤其是检查履带张紧度,完全可以借用给坦克兵。” “是啊,没想到,黄油竟然这么重要。” 陈连长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后,重重点头:“李顾问,等回去后,我就根据您的意见制定新的保养制度。实在是太感谢您了。” “客气了。”李爱国站起身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在训练驾驶技术的战士们,问道:“对于驾驶员的培训,你们做了什么安排?” 陈连长挠挠头笑道:“训练的办法主要是我们连的一个战士提出来的。” 说着话,陈连长朝着远处招招手:“二班长,过来!” 那个正在给战士们做理论讲解的班长站起身跑过来,双脚并拢冲着连长和李爱国分别敬了礼。 “稍息!”陈连长冲着二班长说道:“把你鼓捣出来的那套子东西,给李顾问说道说道。” “是!”二班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挺起胸膛,大声说道: “首先,我们教授战士们战壕挖掘机的核心知识,学习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以及启动系统的构造.” “然后还要熟悉每一个控制手柄和按钮的功能。” “最后才能进行空机操作训练。” 李爱国有些愣神了,跟前面的土办法相比较,这几个步骤显得挺专业的,甚至有后世挖掘机教学的影子了。 看到李爱国纳闷,陈连长颇为自豪的问道:“二班长,你给李顾问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 “报告李顾问,我的父亲在解放前是驾校的教练!”二班长大声回答。 解放前已经有驾校了?李爱国思索一下,便明白了。 他记得曾听娄晓娥讲过,以前娄半城在羊城考过驾照,但在京城却算是无照驾驶,被罚了十块大洋。 本来还要被关一阵子的,找了关系才算是放出来。 后来,娄半城为了避免麻烦,还特意到驾校里花了五十块大洋学习了驾驶技术。 “这套方案做得挺好,你叫什么名字。”李爱国对于这种专业人才很感兴趣。 “报李顾问,蓝祥。” 蓝祥果然,姓蓝的都适合开驾校。 有了蓝祥在,李爱国对于战壕挖掘机驾驶教学也不用担心了。 此时已经没有太多工作了,李爱国便蹲在阴凉地里跟蓝祥扯起了闲话。 在解放前考驾照已经很严格了,包括笔试和实地考验两项。 笔试包括交通规则、地理常识、机械常识三个部分,其中交通规则满分10分,地理常识满分10分,机械常识满分20分。 这可比后世的科目一难多了。 实地考验包括桩考和路考两个部分,其中桩考满分30分,路考满分也是30分。 桩考应该是科目二,路考是科目三。 两者加起来一共是一百分,总分七十分算是合格,这点倒是宽松了一点。 不过还有最坑爹的事儿。 各个地区甚至城市之间的驾照不通用。 比如,在羊城考的驾照,拿到京城就是假证,这也是娄半城当年明明有驾照却被罚的原因。 在那个年代因为能考驾照的都是大人物,驾校教练也算得上是金饭碗了。 蓝祥出身驾校教练世家,其爷爷当年在南洋驾校工作,其父在魔都光华驾校工作。 作为驾三代,蓝祥本该继承祖业,成为一名驾校教练。 但是随着鬼子的肆意妄为,有志青年纷纷扛起了枪,蓝洋婉拒了父亲安排工作的要求,扛起铁锹成为一名工兵。 “等咱们把敌人都收拾了,我就从工兵连退役,回到地方上当个驾校教练。” “不过.” 说着话,蓝祥抬头看看战壕挖掘机,眼神中精光迸发:“自打看到这玩意,我就觉得小轿车太没意思了,以后我要教这么大的挖掘机驾驶技术。” 对于蓝祥的决定,李爱国自然是支持的。 “你放心吧,等你退伍了,咱们国内的挖掘机估计已经普及了,到时候你开一家挖掘机学校。” 现在国内的挖掘机只有几百台,距离普及还遥遥无期。 蓝祥觉得李爱国在开玩笑,也笑着说道:“要是有那么一天,我就把我的学校命名为蓝祥挖掘机学校。” “那我给你想个广告语吧。”李爱国摸了摸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学习挖掘机哪家强,请到中山找蓝祥。” “.”蓝祥总觉得这广告语太土了,却没敢说出来。 他此时还想不到,十几年后,这段广告语竟然真的响彻了大江南北。 扯远了。 眼看临近中午了,干饭人周克拎了两个铝饭盒催着去食堂。 李爱国先拐到了保卫科,何科长已经把档案准备好了,见他进来直接递了过来。 蒙宾鸿,今年三十二岁,原金陵人,打小随着父亲移居常春,毕业于常春工学院,在解放前曾在常春一家小鬼子的工厂里当过技术员。 解放后成为了国营工厂的机械工程师。 219厂建厂的时候,从东北那边抽调大量技术员,蒙宾鸿主动报名参加,于四年前来到金陵。 他虽不是组织成员,平日里的表现却很好,经常加班工作。 目前蒙宾鸿居住在金陵文德桥旁的大院子内。 整个档案记录非常干净,没有任何疑点。 李爱国把档案还回去,问道:“蒙宾鸿身为219厂的工程师,为什么住在外面?” “啊?这点档案上没记录,不过我已经查过了。”何科长愣了下神后,回答:“按照规定,本地的职工和技术员都允许自行选择住处,也是巧了,蒙宾鸿回到金陵后,接手了自家的老房子。” 李爱国闻言,眯起眼:“老何,刚才你调查了蒙宾鸿?” “是啊,有些事情档案上没记录下来,我当然要调查了。” 何科长压根没把蒙宾鸿当回事儿,现在看到李爱国的态度如此谨慎,话说一半,心里咯噔了一下,问道:“李顾问,这人是不是有问题啊?” “现在还说不准.”李爱国摆摆手:“从今天开始,不要直接调查蒙宾鸿,不要惊动他。对了,他老宅那里,也得派人去查一查,你们不能出面,让街道办的同志去接触。” “是!”何科长点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