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遂挥手带着梁晓声进院子。 “程开颜同志在不在家?我梁晓声,北影厂的梁晓声,水华老师让我来的!” 刚进院子,梁晓声便大声呼喊起来。 卧室里,程开颜正喝着茶,靠着听收音机里的新闻,陡然听见院子里的声音,连忙扭头向窗外看去。 一个头上戴着翻毛皮帽子,耳朵两边还带着耳朵罩子,一件六五式军大衣,一条灰扑扑的绒裤子,鼓鼓涨涨的,腿脚还露出抽了线的红色毛线裤,以及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袜。 整个个人看上去有些其貌不扬,看脸像是三十多岁,但看这一身打扮,还以为是四五十岁的叔叔伯伯呢。 梁晓声? 程开颜对这个名字有印象,他是以知青文学成名的当代知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过一笔浓墨。 49年出生,68年去北大荒当知青,后来因处女作被推荐到复旦读大学,77年从复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编剧工作,也开始正式文学创作。 曾经的知青生活经历,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他相继创作了北大荒知青题材的系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人世间》等等。 九十年代末,还写了一篇文字颇为尖锐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不过要等到明年,首部获奖的代表作才会问世。这会儿,他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小作家呢。 “梁同志!” 程开颜起身迎了出去。 二人在门口面对面,大眼瞪小眼。 梁晓声早就听说了这位大才子年纪很轻,容貌生得极好,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难怪水华老师给自己下了死命令,也要把他请来。 “哈哈哈!小程老师,久仰大名啊!” 稍稍沉默,梁晓声打破平静,爽朗的笑着伸出手。 “你好你好。” 简单的握了个手,程开颜拉着他往堂屋里去。 殊不知二人身后,赵大娘蹑手蹑脚的悄咪咪跟在后面,暗自哼道:“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 堂屋里房门微闭,程开颜与梁晓声相对而坐。 “喝杯茶先。” 程开颜倒了杯茶递过去。 “谢谢。” 梁晓声轻声致谢,不得不说这个年轻人平静温和的态度,有种乌木春风的感觉。 浅浅啄了一口,开门见山道:“小程老师,这次找你主要是通知你,你的作品《情书》已经经过厂里,上级领导的一致审核同意,即将开拍。” “情书终于要开拍了!” 程开颜听见这个消息,心神为之一振。 此前在哈尔滨时,他就明白,想要作品出圈,并不是你的作品写的有多么的优秀,多么的好,主要是作品的多种衍生方式。 对于这种以文字为载体的文艺作品,天然的就不如的电视剧,电影这一列影音作品来的受众广泛。 改变电影,电视是每个作家的夙愿。 “当然,小程老师也这么激动啊,等电影上映,到时候小程老师可就真出名了,此前《乔厂长上任记》上映之后,蒋子龙老师可就一举成名了,到哪儿都是座上宾。” 梁晓声笑着打趣道。 “倒不全是因为名气,更多的是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成就感。” 程开颜倒没有说什么不为名气的假话,大大方方承认,更多的是成就感。 “是啊,成就感,看到读者观众被作品打动,高兴感动得流泪时,就会油然而生。” 梁晓声也是作家很能认同他的看法,而且这个小程老师还真挺坦然的。 心中思绪一闪而过,他接着说道:“对了,这次《情书》的拍摄离不开小程老师这个原著作者,电影剧本编剧的指导,小程老师届时还请一定跟随我们拍摄团队,进行指导。” 随队指导?可我又不会拍摄电影,我跟着去有什么用? 至于剧本修改调整,其实并不算难,稍微一个有功底的编剧,作家都能调整。 不过程开颜也不希望,自己改编后的剧本被改的不成样子。 一个好本子,被改废也是时常有的事情。 思绪再三,程开颜点点头,“这个应该没问题,你们厂里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拍摄?到时候我好做好准备。” “那就好,水华老师计划的是三月份开拍,具体时间还没定,因为这次是和日本那边合作拍摄,到时候全体剧组人员还要去日本拍摄取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