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请他去崔府诗会的目的,自不必多说,无非是想靠着林琬悺给崔府多搭上一条人脉,先前多日里,她们去找林琬悺,想着法子安排二人见个面,谁知这小寡妇有过上一回后,便彻彻底底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饶是她们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陈易随意捻着何氏送来的请帖。 见陈易仍然未做表示,何氏渐渐皱了眉头,不悦之色一闪而过。 这林党虽然垮台,崔府连着有些败落,可由于划清界限得早,又及时投靠朝中外戚安家人,家主崔逋的吏部郎中坐得稳稳当当,崔府未必就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所以这一回他们去请各大官家登门诗会,谁都是好声好气的招待。 唯有这陈易,把他们拦在门外不说,还对这场诗会不甚感冒。 你们陈府有救驾之功很了不起,但难道就能凭此在京中扎根吗?昔年闵府多大的声势,闵贺都做到指挥使了,几乎每隔几日都被先帝召见,然后呢?根基不稳,还不是一样败落下来? 见陈易还未开口答应,何氏沉不住气道: “容我为千户着想一番,在这京中,人情来往少不了啊……” 陈易闻言微微抬眸,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 何氏面色疑惑,忽然间听到一阵马蹄声。 只见一个满头华发的老人骑着骏马缓步而来,待来到府门前时,径直掠过了崔府的几人,来到陈易面前。 管事正要喝止,何氏却猛地抬手拦住,使了个眼色: “那是景王府的人。” 京中有名有姓的官家几乎相互认识,连带着夫人们也有一面之缘,何氏认出了那是景王府的人。 “陈千户,这有封诗会请帖,景王诚心邀请,不知千户来还是不来?” 老人朗声开口问道, “而且那日定在了腊月二八,正是王爷的生辰,千户愿不愿奉陪一场?” 陈易想到了谁,也就接过请帖,朝那老人点了点头道: “竟然是王爷的生辰,那么我哪怕不去,也要派人祝寿。” 老人也不磨叽,说了一句“景王府恭候”之语后,上马就走。 接着陈易看向了崔府几人,淡淡道: “几位请回吧,你们崔府这诗会之请,我之后再做打算。” 何氏及管事仆役都愣了一愣,但在陈易忽然锐利的目光下,还是退后几步。 三人都是难以置信的颜色,景王府不是跟这陈千户向来打生打死、刀兵相向么,哪怕因为林党垮台而有所缓和,但也应该是老死不相往来才对。 可偏偏景王府的人真来了,还递上了诗会的请帖。 早知道景王府会来,那么他们崔府还来干什么? 何氏面色是青一阵白一阵,尴尬难言,只好说了一句: “这…若陈千户有意,我们崔府随时恭候,家中小妹也几番想着见你。” 她是妇人,此刻见景王府来了人,心中不免多加揣测,但终归不敢说出口,便上了马车,离开了这条巷子。 见一众人离去,陈易捻着两份请帖,缓步回到院子里。 还没进门,小狐狸的脑袋便从门扉里探了出来。 陈易快步走了过去,摸了摸她的脑袋道: “都听到了?” 殷听雪由着他摸脑袋,小声问道: “是要去诗会吗?” 陈易捕捉到她的意思,笑问道: “你又想去?” 要说想不想去,殷听雪其实是有些想的,她虽然能一直待在家里不烦闷,可去外面见见风景,看看热闹也是好的。 所以,她朝陈易点了点头道: “去吧去吧。” “我先想想。” 他说着,看了看手上的两张请帖,自从去过银台寺,又成为男女朋友之后,近来殷听雪就更加乖巧体贴了,点茶这些服侍人的活计先不论,起码晚上睡觉的时候总会跟他聊上好一会天。 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而这两张诗会的请帖…… 陈易想都没想,就把崔府的请帖丢到渣斗,也就是垃圾桶里。 哪怕是因为担心殷听雪被人认出来,不去景王府的诗会,陈易也不会想去崔府的诗会。 自己这风头无两的止戈司丞到崔府去,不是有些太小家子气、又太给人崔府面子了么? 至于崔府诗会里会有那守寡的林琬悺……这个陈易暂时还没考虑到。 捻住请帖,陈易思虑上好一会后,想到了殷惟郢。 要不…真去见见她父母好了。 虽然诗会这种东西,由于不会写诗,陈易想到一个就头大。 去见见吧,哪怕是看在大殷的面上。 心念一定,陈易就朝小狐狸点了点头。 殷听雪一时高兴,想给他念书,但陈易想到接下来可能到来的变故,摇了摇头,说自己要到书房里去。 走入书房,陈易随意坐到书桌前,案桌边摆着那本《道策》,而殷听雪见他要读书或是思考,也不打扰他,而是说自己待会给他点茶,点完茶后她也去读书。 小狐狸最近在读《牡丹亭》。 陈易坐到书桌前,但并未翻阅《道策》,而是铺开一张宣纸,磨好了墨,提起笔在上面写下一句句文字。 为了接下来的事,他得整理一下如今的思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