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是,郭宁莲小心翼翼地开口道:“二哥,我想问问,月怀她现在还没有许配人家吧?” 郭月怀正是郭英的二女儿,听到小妹突然提起自己的女儿,郭英一开始还以为这只是妹妹在闲聊家常,毕竟一个姑姑关心侄女的婚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郭英面带微笑地回答道:“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济宁卫的世袭指挥使戈预与我可是情同手足的至交好友呢!他上个月刚刚回京,就迫不及待地拎着礼物登门拜访了。” 郭英顿了顿,接着说道:“他家的大儿子戈某,那可是个能文能武的青年才俊啊!而且年龄和我们家的月怀相仿,可谓是天作之合。 更巧的是,济宁府正好是大外甥的封地。 父亲和大哥都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已经点头应允了,让戈某来做我们郭家的乘龙快婿。” 郭宁莲心里很清楚,郭英口中的大外甥,正是她的儿子鲁王朱檀。 她明白,这桩婚事背后的意义远不止是开国勋贵之间的联姻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为她的儿子鲁王就藩济宁府铺平道路,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想到这里,郭宁莲的心里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 她理解父亲和两位兄长的良苦用心,但同时也为自己儿子的未来感到担忧。 然而,面对如此重要的事情,她却发现自己竟然难以开口说出心中的想法。 郭英注意到妹妹的表情有些闷闷不乐,不禁感到十分诧异,他连忙解释道:“妹妹啊,你可别小瞧了戈家。他们可是从龙渡江的大功臣呢!不仅在济宁卫有深厚的根基,在济南卫也有不少门生故旧。这门亲事对我们郭家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啊!” 郭英满脸自信,他笑道:“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有了戈家这层关系,咱们外甥在整个山东的地界岂不是可以横着走了?” 郭家在军中的地位虽然比不上开国六公爵那样显赫,但他们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郭宁莲不禁叹息一声:“唉——!只是苦了月怀了。” 听到妹妹如此唉声叹气,郭英却误会了她的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