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尽在不言中-《大明第一贡生》
            
            
            
                
    第(3/3)页
    皇帝这是觉得,大臣可有可无,只要有他的秉宽一个人,似乎大明朝廷都可以将别的大臣给赶走。
    这是何等的偏心?
    萧敬心中一边在感慨张周有何魔力,一边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皇帝看到了张周出现后,给大明军事和财政上所带来的极大改变,才会对此印象根深蒂固,无论朝中文臣做什么,也比不上张周的一根毫毛。
    ……
    ……
    东厂。
    李璋端坐着,由牟斌将一份详细的案宗,放到他面前。
    “李公公,这是按照目前案犯的口供,所定好的方略,只等回头给蔡国公审查之后,没问题就可以上报于陛下。”
    在张周于贡院主持乡试这段时间,锦衣卫也没闲着。
    永平府的案子已经拖了两个月,地方上都开始有了不和谐的声音,牟斌也是加紧给出方略,这样只需要张周点头就行,如此一来就算回头被发现判决有大问题,也完全可以由锦衣卫把罪名给担下来。
    这是充分为张周着想。
    李璋道:“之前是十二家,现在怎么就剩下四家了。”
    牟斌问道:“公公您是觉得,少了点?”
    “怎么也要留个四五家,蔡国公在朝堂上费了那么多的口舌,难道不该加几家吗?”李璋的意思,本来四家也够了。
    但谁让张周在朝上掌握了那么大的主动权?
    一口出卖军械物资,还有造炮的图纸和工艺,就让张周完全占据了主动,连那些反对他的大臣都没话说。
    局面如此大好,还要在定罪上退让到这地步,就有点没必要了。
    牟斌道:“多加几家,就怕事大了,不好收场。”
    李璋侧目看着牟斌道:“你什么时候也开始学着畏畏缩缩了?”
    “卑职无能。”牟斌赶紧认错。
    李璋道:“虽说永平府地方上的这些大户,多都跟蓟镇的巡抚刘宇递过话,说是可以捐助钱粮给船厂,但查封的人家,就不是捐不捐的,而是一并抄没便可。蔡国公这两年办了不少的事,却说现在用银子的地方也越来越多,难道我们不该替他分忧吗?”
    “那就是……多抄几家?”牟斌咽口唾沫。
    这真是让人羡慕。
    本来锦衣卫也想干这种事,把地方大户的家财变成自己的,这次的事情就缘起于锦衣卫跟地方上的矛盾。
    可现在锦衣卫就算是抄了这些大户,财货还是要转交给张周。
    李璋点头道:“就当是咱家给蔡国公送上一份见面礼,行不行?”
    “是。”
    牟斌心里自然有些不情愿。
    怎么好事都让你李璋给占了?
    “你们锦衣卫的五万两,一文不少,还是你们的,除此之外也不要再贪心了,下面只要人人分到好处,也就够了。本来蔡国公在开矿的时候,不也分了你们不少吗?”
    李璋道,“蔡国公出贡院之后,咱家要亲自去迎接。这就当是见面礼。你再整理一下,至于细节,不用在这里写得太清楚。这都是为了应付朝中大臣的说辞,其实不用列得太清楚,陛下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案宗什么的,都是糊弄人的。
    皇帝知道是怎么回事,张周知道是怎么回事,你我都心知肚明也就行了。
    还要跟大臣解释那么多干嘛?(本章完)
      
    第(3/3)页